分是洗衣区,中间部分是洗菜区,上游部分是饮水区,河里有很多鱼在活泼的游着。
看了一会儿,又继续前进了,到了村子里,道路都差不多,赵卫东也记不清楚是走那条路了。
于是他就向一个男社员问道:
“同志,请问去福桥公社的小路怎么走?”
“你们就这条路往前走,在碰到第一个交叉路往右拐,然后再向左拐,一直走到山边,就是到公社的小路。”男社员热情的指点道。
“同志,谢谢你。”赵卫东笑着说道。
问清楚了路,赵卫东和温妍又继续前进,村子的小街道上中间铺着大块石头,两边全部铺着整齐的小河卵石,而且是中间高二边低,小街道的两边都有排水沟,虽然就地取材,却简单实用,虽然历经苍桑,却历久弥新,有很多石头被村民的脚底磨得光滑如镜。
当然这条路也是上面几个大队,到公社的古道。
是无数人数百年乃至上千年,长期的出村古道,难怪路上的石头都被磨光滑锃亮,估计是走的人多了,天长日久才变成这样。
很快他们就走出了村子。
沿着这一条社员们,祖祖辈辈走过的山路上走着。
虽然,前面有不少的杈道,但是赵卫东主要以古道的苍桑感来判断,就现在来说这是一条不起眼的小路,但可以感觉到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小路,维护得很不错,可见这是一条没有开通班车前外出的主要通道。
走了半个多小时,他们登上山顶。
这是两座山峰间的山凹,在正中间有一座康熙年间修建的古亭,很明显是供路人休息的凉亭。
亭子两边就是两排宽大的木椅。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整个凉亭都是干干净净的,不知是心地善良的路人,将亭子打扫干净,还是山风吹走了凉亭上的灰尘,就连两排木椅也是纤尘不染,跟本不像是少有人迹的山间亭子。
而像是座细心呵护的凉亭。
赵卫东和温妍都不约而同时,放下手中的东西,坐到亭子两边的宽大的排椅上,温妍忍不住说道:
“好舒服啊!”
的确凉亭挡住了秋老虎般的烈日,带来了舒适的荫凉,迎面吹来的徐徐山风给满身大汗的赵卫东和温妍带来惬意的凉爽,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