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层差了不少,第三层跟第二层相差不是很大,也属于质量比较好的。
剩下的基本上是利用价值不高的竹肉,于是家家户户都把这种竹肉晒干后,点燃后用于晚上照明的火把。
还有一个重要用途是放在茅房当卫生纸用。
白竹片速迅被煤油灯点燃,这种竹片可燃性好,还不容易被风吹灭,而且不像松油那样油烟太多了,因此成了农村夜路照明火把的首选,赵卫东接过火把就离开了姑姑家。
一路上碰到的人很少,只碰到另外的两个社员。
也拿着竹片火把在走路。
赵卫东才回到大队部,可没想到大队部还挺热闹的,好几个办公室都点着马灯,在会场内挂着一大盏特殊的煤油灯,这盏灯中伸出五个把,点着五根灯芯,因此整个会场在房外漆黑的衬托下,显得特别亮堂。
两边的房间外面放着一排排的长凳,上面坐着不少的人。
大家一看到赵卫东走进大队部,所有的人目光齐刷刷的注视着他,因为这里难得看到陌生人,而且走进来的人看上年龄不大。
估计就是二十左右,但看气质和穿着又像干部。
可说是干部又拿着竹片火把,而不是拿手电,这到底是什么人?他们也都糊涂了。
这些人赵卫东肯定都不认识了,估计有些人当时是认识,但是经过几十年,也都忘记了,除了一些印像深刻的才有印像,现场的肯定不认识自己,他就直接走到楼上,回到自己的房间内。
点着自己下午刚买到的新马灯。
随后将竹片火把灭掉,将竹片放在房间的角落。
坐在桌子前,赵卫东又拿起《社员劳动手册》认真看了看,翻开手册第一页是:一九七七年(丁巳年)节气表,因为农村社员都是习惯使用农历,节气表上采取了阳历与阴历对照的节气表。
第二页是:全年工分统计表,分为月份、天数、工分、备注栏;
第三页开始就是:社员出勤记录,分为月、日、劳动地点及农活、出勤天数、加班工时等栏目,下部还有三个合计栏,分别为出勤合计、加班合计、工分合计,这个出勤记录表设计不合理有缺陷,在前世插队使用时因缺了一个工分栏记录每天的工分数,只能记在表格外面。
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