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因特网的始作俑者,他的魅力在于能够把性格迥异,而又才华出众的科学家们联合在一起,共同把一个个有趣,且有益的想法付诸实践,并形成具有应用前景的成果。
在后世,信息产业被巨大的商业利益所驱动,已变得有些失去理性,回过头来再看技术先驱们的初衷。
赵卫东不禁在敬佩中生出些遗憾。
赵卫东十分清楚,无论是因特网,还是个人电脑的历史,鲍勃·泰勒都可以牢牢地占据一个席位。
而且这个位置十分靠前。
1965年,他担任高级研究规划署信息处理技术处处长。
任职期间,他第一个萌发了,新型计算机网络试验的设想,并筹集到资金启动试验,他把拉里·罗伯茨招入,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具体负责项目,这就是因特网的前身的来由。
1970年,泰勒负责创办。
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招集顶尖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计算机研究的天堂,孵化出各种突破性的个人电脑和网络技术。
这为70年代末计算机业的爆发。
准备了充足的技术条件。
赵卫东知道泰勒负责创办,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研究出众多的成果,使得乔布斯、比尔·盖茨等计算机业余选手,可以直接操起他们准备的武器,赤膊上阵,从而引爆个人电脑革命,并使自己平步青云。
他知道泰勒并不是计算机专家。
而且他也不参加研究工作,但他为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招聘了大量杰出人才,当时在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工作。
后来获2003年度。
图灵奖的爱乐克在七十年代初曾说过:
“全世界100名顶尖计算机研究人才中,有58名在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工作”,可见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集中了全世界超过一半的,最顶尖的计算机研究人才,这也可以看出泰勒的慧眼识才。
并且取得众多开创性的成果。
可是严重的问题在于,施乐总部对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革命性成果却漠不关心,把所有的成果都锁在保险柜里。
最后灰心丧气泰勒的辞职。
从八十年代开始,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急速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