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卫国看了一下,这一块田最低的地方,一般都是泥鳅最集中的地方,他认真观察一下,发现左前方有一块地,与其他地方有点不一样,他走上前去一看,原来此处地比其它地方软一点,可见这个地方是水最后干掉的地方。
于是他就从这里开始挖。
果真泥鳅多了不少,有的泥鳅都是一窝一窝的,赵卫东也记起来,小时候从抓泥鳅开始。
泥鳅慢慢的一年比一年少。
主要是随着社会发展,国家推广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农药化肥使用越来越多,后面更是出现了不少人主动用农药毒魚、毒泥鳅等现象很多,后来河里的魚、田里的泥鳅黄鱔也就越来越少了。
关于毒魚,赵卫东小时也亲历过。
有一次听说有人在河里毒魚,很多人都到河里捡鱼,赵卫东也跟着去捡鱼,那时候河里的鱼非常多。
毒鱼的药水流到那里,那里就死鱼一片。
那真是满河都是魚。
据说毒河那几个人,就自己捞了好几百斤魚,当地还有很多的人也都去捡魚,都捡到很多魚,听说一直毒到很远的地方,赵卫东也回家,拿了一个塑料桶去拣鱼,河里到处都是拣死鱼的人,捞被毒得快要死的魚,最后捞了快一桶各种各样的魚。
到河里拣鱼的人。
每个都拣了很多的鱼,拣十几斤几十斤的人,可以说很多,就是赵卫东也拣了十几斤,听说厉害的人甚至拣了上百斤。
可见这个时代野生的鱼,多到什么程度
长大才知道毒鱼的行为。
是对鱼类资源是毁灭性的破坏,难怪后世河里的鱼越来越少,小时候也曾向大人学习,虽然大河不敢去毒,当然就能去小坑去毒了,当然这也受条件限制,父母亲是不可能给钱去买农药的。
赵卫东也属于近水楼台。
父亲在供销社工作,农药也是供销社销售的,因为大人是买农药毒鱼,可是并不是什么农药都敢用。
剧毒的农药拿去毒鱼。
那无疑等同于自杀,自然也不敢随便用农药去毒鱼。
可是知道什么农药,是高效低毒的平常人并不知道,只有供销社的人对农药最了解,因此他们为了毒鱼,就专门调进了一种农药,这个农药虽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