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这个时代,全公社唯一的一个,对外营业的食堂。
里面是有六张四方桌,当然比家用的会大,每一方可以坐二个人,橙子在后世可是很难见到的,四方相连的四方凳,桌椅都没有油漆,但都擦洗得很干净,都是发白的木头本色,看不到一点油渍痕迹。
卖的东西不多。
只有馒头、包子、油条、油炸面疙瘩、棒面、豆腐等等。
食堂内还有两个门,赵卫东知道,往里的一个门是通往食堂仓库的,另一个门是通往一个间豆腐作坊,作坊内很简单:
有一副石磨用于磨豆桨。
还有一个锅灶用于煮豆浆,几个大大小小的木桶,装满卤水的大木桶,做豆腐的四方框和四方垫板等等。
是一个纯粹的手工豆腐作坊。
赵卫东知道要买东西,可不是象后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现在买东西是要先去交钱,交完钱后就拿到竹牌,再去将竹牌交给师傅,去拿要买的东西,但油炸面疙瘩不要,这是收费的阿姨卖的。
今天赵卫东买了四个,每个三分钱,四个一毛二分钱。
收费的阿姨抬头一看是主任的公子,一下子就热情起来说:“东东,来买油炸面疙瘩啊。”
“阿姨,我买四个油炸面疙瘩,这是一毛二分钱。”
说着就把钱交给收钱的阿姨。
收了钱后阿姨特别热情地,用夹子夹来夹去找,感觉大一点的油炸面疙瘩,还真给她找到一个,有两个那么大的油炸面疙瘩。
赵卫东记得前世。
他第一次买到,这样的油炸面疙瘩还特别高兴,没想到吃了以后才知道,其实都一样,因为一边里面全是空的,因为这种油炸面疙瘩,是用发酵的面做的,里面空气受热膨帐造成的,特别是其中还有很多的葱花,在油炸之下香气扑鼻。
以致几十年后还久久不能忘怀。
拿到后,赵卫东与叶倩茹每人两个,他还把那个特别的,油炸面疙瘩给了叶倩茹。
看到她大口咬着热气腾腾的油炸面疙瘩。
一边哈着热气的样子,真是特别可爱。
把叶倩茹送回家里后,过了约一个多小时,赵卫东又再次来到学校,跟同学们商量开学后收购时间调整,做到两个都能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