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各项事情都十分顺利。
叶军豪一家经过老爸的用运作,终于成功转到供销社下放劳动,叶军豪与刘葆红都成为,供销社办公室工作人员。
全家都搬到供销社来住。
老爸给他们安排了两个房间一个厨房,两个房间就在门市部的二楼的两个单间,厨房就在则在老供销社旧房子,安排一间做为厨房。
由于叶军豪一家不会种菜,老爸就和叶军豪商量说:“军豪,你看我们乡下也没有蔬菜买,你们也不会种菜,我看这样,我们家的菜园比较大,菜也比较多,你想要吃菜就到我们家的菜园采就行啦。”
“行,没问题。”
叶军豪心想,从下放大队转到下放供销社,这么大的事都办下来,两个地方的差别可以说,是天差地之别。
古人说:大恩不言谢。
这也不是一个谢字能表达的,因此,他听到赵国钧说吃的菜,就去家里的菜园里采。
也是一口答应下来。
赵国钧安排的确实是妥贴、周到。
安顿好的第二天晚上,叶军豪热情邀请赵国钧全家,到他的新住所聚一聚,两家人相处得十分融洽,并在吃饭时,叶军豪跟赵卫东约好,每天晚上730-830到家里学习俄语。
时间很快就到了,放假的第八天。
今天是学校拿成绩单的时间,同时也是约定各大队同学,送第一批农副产品来收购的时间。
赵卫东心里还是有些忐忑。
也不知道最终结果会如何,那么多的同学,肯定有做得好的。
可能也有做得不好的,到底各大队的同学做得好不好,成效到底怎么样?赵卫东心理还是没有底,当然他清楚成功是肯定的,只是不知道是大成功,还是小成功,关键是数量的多少问题。
这个时代每个家庭钱都很少。
赵卫东知道自已定的收购价,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就是不知道他们能不能组织好?
赵卫东早上八点多钟。
就赶到供销社收购站看了一次,到处冷冷清清。
心里不禁涌起一点不安的感觉,回头一想又哑然失笑,这么早怎么可能有人到,从各大队到公社约有一到两个小时的路程,不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