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怎么样了?”巧娘听他问起,便滔滔不绝说起家里的事。
竹庄每年的收益颇多,听了绍荣的建议陆续买了十亩祭田。
“若是有卖的,爹娘还需要继续买才好。”虽然不知道为何不买来留给自家,绍荣的建议永昌夫妻还是听的。
“那是买多少才行?若是没有好田其他的行不行?”永昌问道。
绍荣听了点头“良田百亩为好,若是买不着,那旱田或是坡地多买些也行。
这些田地出产都是为了族里。光靠咱们一家也不成。
爹回去后还要让族里条件好的也帮衬一二。我也会写信给小叔,有他支持也好办些。”
一家人将家里的事商议完了,便用餐歇息了。
大雁有了,爹娘来了,冯佘两家就好继续按三书六礼往下走。
有道是“有钱没钱,娶个媳妇好过年。”贫民百姓都爱在年前办婚事,到了过年时家里添了人口也热闹。
可是官宦人家都要讲究个“礼”字。冯家已经是士,也不能特立独行,一切按照“礼”行事。
一直到了请期,将婚礼迎亲的吉日定下,绍荣就只要等到时间一到去娶老婆就好。
“真的不用在这买宅子?”巧娘心下难安。人家一个千金小姐嫁到他们家,只在县衙后布置间婚房便成?
“娘放心吧,芸丫心里明白。过完年,我许就不在这任职了。买了宅子给谁住?还得留人照看。”
万一以后芸丫要回来探望父母,就住老丈人家,一个女婿半个儿,他不怕人说。
反正他老丈人家里人口也不多,住得开。巧娘毕竟是务实的人,想着儿子说的也对,心里也放松了。
往年恨不得年慢慢过,可以好好休息。今年绍荣巴不得快过完,就能把老婆娶回来,单了二辈子的老光棍挺急的。
巧娘看着从小到大未曾如此急躁的儿子,心里有些酸涩。嘴上虽没说什么,面上倒是带了情绪。
绍荣是谁?那是受过现代家庭狗血剧洗礼的人。干脆先避开,到秦州去转转顺便将婚礼要用的物品一起置办了。
“老爷,咱们今年不去给郑老爷送年礼吗?”这都到秦州了,绍荣也没提这事,李青不由地问出。
“不去,今年老师来了,应当他先去陇县。到时候我和师兄在老师那相聚。”
绍荣领着他和魏鹏一起走进一间铺子里。看着铺面上的金银首饰,绍荣不太满意这些样式。
招呼的小二是个有眼色的,忙请他们上了二楼。
“这位客官一看就是识货的。咱们这里应着地利玉石比别处便宜些。不过好货还是很少,您看看这些?”
绍荣连看着几件都不太满意。二楼的管事便拿出一套玉石首饰。
“这些也无奇特之处。”无非是比之前的更温润纯净些。绍荣看着挑了些玉镯和玉佩,又选了些金饰,这些送给家人也好。
管事看他出手大方,便问道“之前咱们这里收了些蕃人的东西,您有没有兴趣看看?”
那还用想?当然不能错过了。等到管事将东西拿出,绍荣一眼就看中了一柄镶嵌了宝石的弯刀。
那刀从柄到尖有一尺长,刀身窄,握在手中,份量不如大周的刀重。
抽出时发出嘡的一声,好刀!绍荣又将弯刀入鞘,看着刀鞘。
刀鞘上用银子做的缠枝葡萄纹作装饰,在葡萄枝边有几颗细碎的绿色宝石做成葡萄串。
刀柄二边各镶有一块稍大的红宝石。他满意地点点头。管事见状知这生意成了。
“客官,你看这刀锋利得吹发即断,做工又精细,且还镶了这么多宝石…”
绍荣打断他“你报个价”管事到嘴的数字打个转“五百两!”
李青和魏朋两人都惊讶地瞪着他,就这?五百两,抢钱啊?
绍荣呵呵一笑“我记得不久前秦州被围困,这刀应该是那时得的吧?”
管事的心里一惊,原本看他们面生,以为是才来的客商,没想到对秦州的事还挺了解。
“您是来的时候听闻的吧?”
绍荣安稳地坐下说道“我记得秦州没让胡商在这通商,胡人的东西都是拿到榷市的。”
管事心里腹诽道,你管哪来的,爱买不买,可他不敢说出来。
只好硬挤出一丝笑容“您真是好眼光,正是咱们东家在榷市收的。”
绍荣把玩着弯刀“哦?那倒好,我正好跟看榷市的何巡检熟,让他帮我看看是哪家卖的,许是到他家还能买的便宜。”
管事这才知道自己有眼不识泰山,这人和官府颇有关系。
他们这些蕃货是前一阵守城时,从战场上扫的货。要说违法倒不至于,可价格确实报的虚了。
心中一掂量,管事赶紧说道“原来是何巡检的朋友,嗨,您早说。这样,我做主给您个实在价。二百五十两您看如何?”
我看不如何,绍荣心中暗骂,你才二百五“算了,你也忙活半天,我也不能让你吃亏,再加一两吧。”
李青和魏鹏面面相觑,没想到这些蕃人的东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