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人穿越全家不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6章 第76章(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建隆元年秋,文峰镇的庄子上不时有人来田边晃悠。

    李大壮等人得了冯绍荣的令不仅不驱赶,要是有人来询问还会详细对人说说。

    “咱们大人不愧是进士,你们看看他家的地种的都比咱们强。”

    周围的村民闲暇时都会来这里转转,等到秋收的时候来的更勤快。

    “李庄头,这次地里的麦子都收了多少?”一旁的老农听了有人问,抢先嚷了出来“一亩打了一石二斗。”众人听了啧啧称羡。

    “这田里还有大豆没收呢。”不知谁提了一嘴,大家又催促老农估算一下那豆子能打出多少。

    “现在说不准,看着结得荚估摸一亩地也能打个五斗。要是肥追得足,六七斗也有的。”

    乖乖这一句话可不得了。要知陇县这里一年只种得一季粮。

    冯大人这新的种法,不仅不影响麦子的产出,每亩地还多得五斗豆子。

    别看只有五斗豆子,那也是粮食。围在田边的村民七嘴八舌地问这新种法怎么弄。

    李大壮实在应付不来,只得答应大家等他忙完这一阵就和大家唠唠。

    “麦子都收完了还有啥忙的,李庄头不会是拿话打发咱们吧。”总有些人会以已推彼,自己私心重得把别人想得和他一样。

    李大壮还未说什么,老农赵伯就啐他“呸,你眼里没活就没活了?李庄头有啥要做的,咱们搭把手,也算不白拿这种地的法子。”

    李大壮不怕别人冤枉他,就怕有人抹黑冯大人。“县令大人说了,不管谁想学咱都教。乡亲们不要着急。

    等明日咱们把油菜下了种,就能轻闲几日。到时候咱们再细细说。”

    这又关油菜什么事?大家现在对冯县令庄子上的新奇事都特别关注。一听还要种油菜那当然要问问。

    “立茬复种是个啥?”李大壮胸一挺,清清嗓子向大家道来“现在麦子收了,不久大豆也会收上来。

    就是油菜不一定能有收成。不过大人也说了,到时要做个饲料,

    若是家里有牲口的那这一冬就不用担心没嚼头。”

    大家一听这油菜种不种的还不是看自个,反正一亩地能多几斗粮是定下来的。

    既然大人要试,那他们明天就帮忙一起种,也好早些学那豆麦套种法。

    “绍荣,纺织作坊现在的棉花来得太多。轧棉和纺纱都好说,就是织布跟不上速度。”

    秋天棉花摘收,作坊里事情忙不过来。林语松被白叔拉过去帮忙。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织布更快些?”办法肯定是有的,可绍荣没办法保证一定能成。

    想提高织布效率只要能把飞梭琢磨出来就行。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弹簧到哪找,滑轮从哪来?

    “是时候推出腰织机了。找几个人分散开演示给人看看。

    腰织机便宜,一个村里最少也能有二三家买得起。

    用自产的布做衣被肯定比买得便宜。这样就能消耗些棉纱。”

    林语松听他有了主意也放下心来。要是棉花堆积了,到了明年再继续收棉,他们这作坊怎么吃得下。

    “马上就要天冷了,棉花做成棉被比织布来得更快。

    咱们也不要光纺纱,将一些棉花加工成被胎。

    到时候按斤称重卖出去,就作坊里那些很快就能消耗了。”

    事情解决了,绍荣又继续写奏折。豆棉套种有了成效,正好禀报朝庭,希望能在北方不能种二季作物的地方都能推行。

    若是明年春天推行开了,明秋北方的粮食少说也要增产四层。

    此等利国利民之事尽早报上为好。总要留些时间让大家扯皮。

    要是迟报了,耽误了春耕,那些只会嘴上忧国忧民的人又饿不着。

    与此同时,他也将此事呈报给郑敏玮。若是春耕前大家还扯不清,至少郑知州所辖之内可以推行。

    “表姐,你说这人是不是和别的读书人不同?”每年中秋节前,佘芸都会到何府去住几天陪陪何老夫人。

    这二年表姐夫到秦州来任职,她有时也会来表姐这里玩。

    何家孩子多,她与在通远军的何韬关系最好,何氏便是何韬亲妹妹。自然与佘芸玩得好。

    “何二每日都拿着鼻孔看人,见到我都要从头批到脚。二哥虽嘴上不说,也是不喜我穿男装到处走动。”佘芸说着脸上的笑也收敛起来。

    何氏见她来几次,口中都不离陇县县令,心中也好奇不已。

    “你这一说我倒想见见他。原本你姐夫与冯县令有故交,我还以为一年三节的能看见本人。

    没成想冯县令竟窝在陇县不出来。我还以为他是个古板的人,想和咱们避嫌呢。”

    佘芸不知怎么得帮着辩解的话冲出口来“若是与姐夫避嫌他就不会按着年节和你们的生辰送礼了。

    我看是他太忙了,顾不上这些。他与姐夫关系好,定是觉得姐夫不会计较,也就只顾着忙他的。”

    何氏对佘芸总是提冯绍荣,心中早就有了怀疑,听着表妹这么护着他,就觉得自己的猜测应是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