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荣来到后院时,让人拾了一箩棉花跟着。“老爷”李丰谷二人见礼后,鲁江便把盖在机子上的麻布掀开。
绍荣看着和以前视频中相似的轧棉机,开心地笑出声“好,好,好,逸明给我搬张椅子出来。”
绍荣坐在机子后方,一手握着摇柄,一手拿着棉花,配合脚的动作,开始轧棉。
没一会绍荣就能熟练使用,他的动作也渐渐变快。一箩棉花不消一会就轧完了。
他估算了一下,用这种方法轧棉,一机一天可轧十斤带籽棉。
这种新奇的东西,大家看了惊奇成分,就连鲁江也想去操作。既然大家想试,绍荣便让人又拿出几斤棉花给他们轧。
“鲁江,你随我来。”绍荣带着鲁江,到后院的茶室。
“这次你做的很好,这机子对陇县百姓将有大用。你按着这种再想想,有没有既能减少用料,又不妨碍使用改进办法。”
鲁江高兴地应是“小人也觉得还能改进,大人若是让百姓使用,光是铁这里就得换。”
绍荣看着他自信的样子,心里高兴,若能让陇县的百姓都有这种精气神,何愁陇县不会变好?
“好,既然如此一事不烦二主。除了改进轧棉机,还有二样东西需要你做”他拿出的正是弹棉花用器具和纺棉用的纺车。
“这个你先做,做好后早些送来,我急着用。”他指着弹棉花的一套东西“至于这个纺车,倒不着急你带着做便是。”
鲁江接过图纸,便想回家赶工“等等,这些是给你的工钱。”绍荣接过阚逸明送来的二贯铜钱“这我,我…我。”
看他又拘谨起来,绍荣示意一下,阚逸明上前解围“你什么?拿着。
你好好帮老爷做事,该你的工钱少不了。这个只是你做轧棉机的工钱。老爷可是还有赏赐咧”
绍荣点头应是“自然,我这人最是一诺千金。这五两白银便是给你的奖励。少了些…”
“不不不,老爷,小人不能要赏银。原本就是有老爷的图纸,我才能做出的。”鲁江着急地边说边向茶室外张望。
大姑爹咋还不来,他这该咋办。“拿着吧,你给我做这些,必会没时间做其他的。家里吃饭穿衣不能没钱。”
鲁江推辞不过,只得接下。心里只想赶快帮老爷把东西做出来,让老爷尽快用上。
冬至在大周是个很重要的节日,朝庭在这个时间也会给官员放七天的长假。七天的时间虽长,可惜不足以让绍荣能和家人团聚。
早前他便跟李丰谷说过,要去职田视查田地情况。今日便如约来到李家沟。
李丰谷前二天便将县令要来他们村的事告诉了村人。这天他带着村里有些头脸的人一起迎接县令的到来。
“来了,来了。村长,县令的马车已经快到村口了。”村里负责望风的小子跑进李丰谷家里。
“孙里正、孔秀才,咱们去迎接县令大人吧。”李丰谷站起后有请这二位同行。
绍荣到李家沟时巳时刚到,下了马车就见到几人跪的跪,拜的拜“几位不必多礼。”
“冯老爷,这二位是孙里正和孔秀才”李丰谷介绍说。“久仰,久仰,我听周县令说孙里正对他多有帮助啊。”
里正一般管着几个村的赋税、户籍和调解纷争,通常由这些村中最富裕的人家来做。“孔夫子教书育人也功不可没。”
互相恭维了一番后,绍荣便直奔主题要去田里看看。“县令一路劳顿,还是先去寒舍喝杯茶水驱寒,再去巡视不迟”孙里正盛情邀请。
绍荣笑着推辞“多谢孙里正,只是我终日困于案牍,难得这会日头正好,到田里走走心里也舒畅些。等回来时再叨扰吧。”
看他坚持,大家便不再多言,由李丰谷引路向他负责的职田而去。
沿途绍荣看着光秃秃的田地可惜,若是能多种一季,对百姓来说也能多吃几顿饱饭。
绍荣要求作种植实验的五亩地被划在光照和灌溉最好的地方。
“按照大人的吩咐,二头分别种各种了二亩油菜和麦子,中间这块是按老爷说的方法套种的。”
五亩地最外面二亩种了油菜,然后是二亩小麦,在最中间是油菜小麦套种。
绍荣在家时也帮爹娘种过地,不过江南多是水稻、糯米,小麦种植他多少了解一些,真上手种却是没有的。
按理这里地处长城以南,冬季小麦是可以种的,可庄稼的好坏不仅仅是气温,水和肥及土壤都有重要关系。
“李村长,你是种田的老手,这几亩地也是你种的。你说说这几亩地能不能过冬。”
李丰谷听了冯绍荣的话在这个寒冬天硬是急出了汗。
这可怎么说好?过冬那是不敢想的,祖祖辈辈谁敢拿种子来试这个?
“托大人洪福,自下种后,这几亩地就长势好的很。大人让准备的一麦秸也准备好,这几日正准备往地里铺上…”
听他绕半天也没说到点上,绍荣哪能不知道李丰谷的想法。
“好,麦秸光铺上可不行。”冯绍荣打断了他的话“你找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