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只有庄户在打理的园子,今日里热闹起来。
“爹,大哥你们来啦?”马秀明看到父兄,忙上前将他们带至客堂。“爹,你们坐这。一会冯伯父就坐你们旁边那桌。今天客多他这会正陪客逛园子呢。”
今天是绍荣的拜师宴,冯秀明被拉来帮忙待客。“你去忙吧,好好招待客人,爹一会和你冯伯父打招呼。”
做为主角,冯绍荣和白谨钰提前就住进园子里。这会冯绍荣正陪秦学一行逛园子。
今天是白谨钰收学生的大喜日子,秦学做为亲戚可不能像其他客人似的来太迟。一早就命人套车赶到奥园。
“不错,依山伴水,有竹林深幽,有鸟语花香。这个园子建的好。”秦学夸赞道。
绍荣谦虚一番,邀请他“秦先生若是喜欢,可以多住些时日。”反正房子够住。秦学瞟一眼小舅子“不了,慎启不喜人多,我就不打扰了。”
白谨钰哼了一声“你说不住,就不住。阿烸和小炐许会想留下住几天呢。”
看他老师的语气,明显对秦先生有气。理解理解,同为小舅子,绍荣知道这种对姐夫挑剔的态度是发自内心的。
被点名的二个外甥,很有眼色地表示舅舅说的有理,他们非常想住一住。秦学瞄一眼他俩没有说话。绍荣仿佛从他的眼中看到了目的达成之光。
绍荣拜师请的人不算多,冯家这边除了马家、林家外就是舅舅家里。老宅子那边永安带着冯有名和谢氏也来了。
白谨钰这边只请了秦家和郑敏玮。热热闹闹地吃完了宴,园子里就剩下绍荣和白谨钰舅甥三人。
冯有名年纪大,觉得园子里太凉就回去家了,让想住几日的谢氏失望不已。
第二天,白谨钰告诉绍荣他不准备去县学了。
“……我能问问为什么吗?”白谨钰躺在躺椅上面,闭目享受秋日的阳光和清风。“我搁这住的舒服,不想搬县里了。”
绍荣无奈地问“那县学每月的课怎么办?”白谨钰一挥手“到时候再去呗,反正一个月才三天。”
好吧,一个月才休三天的人,体会不了这种每月只上三天班的烦恼“那您住着吧,就是我可没办法天天回来。要是您想吃疙瘩汤了,得要去县里才行了。”
白谨钰沉默了一会,瞪着他疑惑“你怎么就没能考上举人呢?”要不然,他不就可以一起住在园子里了嘛。
忍住,冯绍荣你是一个有素质的人,不能动口更不能动手。“我要是考上举人了,这会应是外出游学了。”
等到冬天来临前到京城准备二月的会试。
白谨钰自知话说的伤人“咳,要不这样,你去县学里和教谕他们说说,不去了。”
绍荣无情地回绝他“虽然我有您教导,可并不知道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学习还是要采众人之长,多听多看,和自己所学的相印证,才能理解地更透彻。”
白谨钰也不是自视甚高的人,听他这样分析,也只得跟着他回县城。
“老师过年会回去吗?”冯绍荣知道他祖籍在白塔镇。
“不回,我就搁这过年。”绍荣蹙眉说“这里虽然好,冬天住着也不行。正好咱们回县城里,找几个人来砌炕。等入冬休学了,我再陪老师住段时日。”
白谨钰一听砌炕,心里那点不快也没了。江南湿寒,冬天阴冷,砌了炕到冬天就能睡地舒服些。“南方能砌炕吗?”绍荣把他家砌的那种一通解说。
“像北方那样的放咱们这也不太适用,就建得和家里的一样如何?”绍荣询问他“也好,就那种吧。”
既可以在冬日里吃到新鲜的菜,又能取暖也不错。再说到底不像北方砌炕的手艺纯熟,建成绍荣家那样的也安全些,还不怕烟气呛到。
一番商量后,白谨钰便跟着学生一起搬到县里的宅子住了。
明年二月的会试,除了林语枫,冯永康也要去应试。冯绍荣去了书信给小叔,言明姐夫会在他去京城前到平江府。
乡试时,永康就与他们商量好,若是取中了便一起动身去京城会试。绍芝带着儿子,就留在镇上。
若是顺利考上,等林语枫安排好了再说。若是不顺,林语枫便会回来,看能不能在县里谋个职,再等待下次会试。
“唉,这竹炭你怎么又给他拉一车?”看着白谨钰气愤的样子,绍荣只得将借秦家钱的事告诉他。
今年冬天除了过年时,绍荣在家里住了几天,其他时候都在庄子上陪着老师。
永昌夫妻也很体谅,他们想儿子时可以去庄子上住。可白先生只孤身一人在这里,又是儿子的老师,自当好好陪伴。
“冬月时不是送过了,这才多久,他就用完了?”老师教书生动有趣,若是二人意见不合,也不会占师者的身份不听。
反正会查找证明看谁说的是对的。说是老师亦像友矣。可一对上秦家就变得有些夹生。
“应该差不多了,我送得也不算多。”若是光靠他送的炭,秦家那么多人哪里够用。
据秦掌柜说,这些炭除了被秦先生煮茶用了些,剩下的就分给秦家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