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人穿越全家不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9章 第49章(1/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阿荣,咱们家的炭的是不是要开始烧了?”一场秋雨一场寒,昨天夜里开始下起了雨,今天早上起来明显感到了凉意。

    “对,今年咱家不是盖了一个砖窑吗?这个咱们没用过,先试试。”听到永昌问他,冯绍荣放下书回道。

    永昌担忧地问“这一窑就要放不少竹子,万一烧坏了…”

    永昌的顾虑绍荣也知道“您要反过来想,只要掌握了用砖窑来烧,咱家一次烧的炭可以顶之前三四窑的,

    省了时间还有人力。前期有些损失也只是少赚些。再说了,今年总比去年强吧?”

    绍荣这一分析,永昌心里舒服多了。春天他家抱了些鸡仔,在竹头山脚圈了块竹林里养,最后活了六七十只,如今都长大可以吃了。

    前段时间来采竹荪的也有开饭馆的人,看到了散养在竹林里的鸡,随口说了句这样养的鸡不知道味道如何。

    被永宁听到了,叫家里的忙活一阵烧了几个菜,硬是留下来采竹荪的人吃饭。这一吃,六十只鸡都有了销路。

    “除了扒了改建的,还有六口窑。在砖窑还没掌握烧法前,咱们小窑继续烧着。等到明年,就把几个小窑都扒了,只留下二口砖盖的大窑,就足够了。”

    绍荣和他爹正讨论着竹下庄里的事宜。马秀明又找上门来“下雨天你跑我家做什么?”

    绍荣不明白,他哪来这么多闲功夫,怪不得院试没过。马秀明这次能成童生,他家里和他本人都已经满足了。至于秀才,这次不成下次再考就是。

    现在最重要的不是这事。“你还不知道吧?原先县里的二家茶楼,一家关了,一家还开着。

    如今人家学着咱们一样找了说书的先生,买了话本说书。咱店里的客人一下就少了。”他专程找绍荣来商量办法。

    冯绍荣给出的建议就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茶楼现在讲的话本是武侠类的。城东茶楼说的也是类似的话本。

    “人家茶楼能开在城东,生意还不错,肯定是有门道的。咱们没必要为这事生气。

    反正《侠义路》也快讲完了。下一部就讲《修仙传》等他们开始说这种题材的书,咱们就再换一本。”本子咱们多的是,说个十年八年不带重样的。

    马秀明想着这样也是个办法,不过,茶楼里除了说书还得要有其他的新意来吸引人。有新本子撑着,正好可以有时间想想。

    “对了,我打算在其他县里再开间茶楼。我看天陵县不错,那边我都看过,茶叶铺不多,茶楼也只有一家。

    听说那边茶楼也打算仿咱们。还找到北叔那边,北叔说已经签了契不能给别家做一样的。

    嘿,北叔真够义气。”马秀明佩服王北能推掉生意。“北叔都为我这么着想了。我怎么地也得照顾他生意。”

    冯绍荣对此可有可无“他们的茶楼也开始说书了?”马秀明也去打探过“这家找了个唱大鼓戏的。还找了一对父女卖唱的。听说咱们生意好,也打算找人说书。”

    这会他也不担心这些了“咱们有好本子,再找个说书的先生,帮着练习彩排一番,那说出来的书肯定比别家强。”

    看他主意定了,绍荣就对他说“这次这茶楼就不用找我入股,有前面的经验,你就一人干吧。”

    看他想说话,绍荣解释道“我可没那么多精力,再说还有个庄子要我打理。”马秀明听他说的有理,自己也想锻炼一番,就不强求了。

    “不入股可不能不帮忙啊?有难题我可还会找你的。”

    绍荣点头同意“你都是我的大客户了,帮忙那是肯定的。我说冯少爷,马上天冷了,这竹炭你准备收我多少斤啊?”

    马秀明本也为了这事来的“当然越多越好,我天陵的铺子已经找好,准备改建。等到腊月就能开业。正是要用炭的时候。”

    他想到去年用炭的份量“今年还是给我碎炭。那种的实惠,我这新铺子投了不少银子,要节省开支了。”

    竹炭碎的也一样用,只是听会书的时间,用片炭成本高。

    “你就这样忙着开茶楼,书不用念了?”他这次院试未中,绍荣怕他心生退意。

    “念啊,不过下次再考就要等到后年。时间还是足够的。对了,说到念书有件新鲜事。”

    他说着就来了精神“听说,县学请来一个大儒。知道是谁吗?”

    不等绍荣问他,自己就等不及的公布“听说是前朝丞相白佑靖的儿子,白谨钰白状元。

    据说是回乡为父丁忧。知县大人神通广大,请他来县学讲学。每隔五日就去一次。”

    冯绍荣听到这个消息,心中一动。白谨钰学问如何未曾听闻,不过人家能凭本事考中状元,肯定是学问顶尖的。

    白丞相的大名,在学子心中的地位在大周可以说是无人能敌。

    他在后汉时便考中进士,而后又辅佐□□世宗,等高家从郭恭帝手中接过皇位后,白丞相就告老还乡了。

    不过白丞相不仅仅是官场有名,他最出名的就是会教人。他的儿子、女婿、孙子还有学生都中了进士。

    教几个中几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