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人穿越全家不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章 第44章(2/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绍荣赶了家里的骡车,又向他爷爷家借了一辆。连着永乐赶着的一辆车,正好够带上要去的人。

    “绍荣,秦家那庄子上的地真的白给咱种,不收租?”绍荣前一天和他爹通过气,知道大家以为竹头山是秦家的,他也就顺势默认了。

    “当然不是白种”大家一听心想果然没这好事“不过,他家也不要你们交租。只要能轮流看护山林,防火防盗就行。”

    “租子都不收了,看山那还不应该嘛!”永乐说完,大家纷纷点头赞同。

    竹头山下散落了几处房屋,细数后才发现,这些房子其实也是按户建的,只是每户之间没用院墙隔开。

    之前房子里是有人住的,还不算破败,只是可能是没钱盖房,房子盖的不大也比村里的矮些。

    大家看了后,有些失望。绍荣选了几间进去看了看,发现地面和墙壁还算干净,从家里搬些家具就可以住人。

    “爹,我刚才看过,大概有十间房子还算好。一家分个二间,永寿伯父家多给一间。再留一间给咱们来时住。”

    剩下的不能住人的,就修理一下做厨房和放杂物的房间。

    等到大家都定下住在哪后,绍荣才将工钱的事告诉他们。原本看着低矮房屋,情绪不高的众人,一下子就热情满满了。

    “真给每个月一两银子?”永宁觉得自己这辈子做的最好的决定就是搬到这里来。这下不仅吃住问题解决了,还能攒下银子,有了银子买什么不成?

    绍荣看大家都很兴奋,还是要说清楚规定“守山的人手只能是几位伯父叔叔。

    哥哥们虽然也有力气,只是太年轻,怕是晚上熬不住。再说了地里不是也有活要做吗?”

    原来不是人人都能拿这份工钱。听了绍荣的话也是有道理的,晚上巡山白天就得休息。田里的农活就只能丢给妻儿。

    “这竹头山上种了竹子,还有些其他的树。不管是什么东西,山既然买下了,

    山上的一草一木就不能再让其他人来随意取用。当然咱们自己烧火做饭的柴禾还是可以打的。”

    绍荣告诉他们为什么要看守山林“再过一段时间,山上遍地都是能换钱的东西。等到时候,就根据大家出力的多少再给工钱。”

    事情越做越细,原本挖笋是想按天给工钱,可考虑到体力差异,绍荣还是决定按重量付工钱。

    虽然不清楚秦家这竹林里有什么能赚钱的,可想到工钱,大家干劲十足。用带来的镰刀,锄头,将房子一一都给收拾好。

    “没什么问题明天就开始搬吧,后面就有活干,越快越好。”时间不等人,再过一个月就要入冬了。绍荣希望能尽快把竹炭烧出来。

    来时大家忐忑不安,少言少语。回程时大家开心畅谈,满意而归。

    这么好的条件,大家当然没有问题。第二天开始就着手搬家的事。

    绍荣也在第二天就到镇上,他想买四口大锅,可惜镇上的尺寸达不到他的要示。

    最后到了县里才找到合适的。要买新的就不划算,县里能买的旧铁锅,有些锈也不影响使用,关键是不用等。

    “永宁叔,你们都搬来了?”绍荣回到竹头山时,看到不仅叔伯来了,伯母婶娘也是手不停歇地忙活。

    永宁看到车上的铁锅惊喜地说“阿荣,这锅是给咱们的吗?大是大了点,不过能用就成。”说着就往下搬。

    “叔,我这锅是有用处的。你们几家都没带锅来吗?”绍荣想着怪不得想搬出来呢,连锅都买不起了。

    永宁知道不是给他们的也没停,帮着绍荣搬到留给他的房里“锅还是有的,永乐哥家还和永寿他们都带了,有二口,咱们先借着用,等有空再买去。”

    房子是修理过了,可搬进屋里除了搬抬家什外,还是需要擦洗的。再将每家分的田,分好界,一天就过去了。

    绍荣今天也住在竹下庄。为了方便,他给竹头山下的这片地方称作竹下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