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人穿越全家不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章 第22章(1/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新文他确实已经写了,只是之前在写《侠义路》的时候掌柜为了其中的一些内容,将他找来重新改了。

    讲江湖好汉惩恶扬善可以,民族大义也可以,就是不能有劫富济贫,推翻朝庭等情节。

    在现代这些桥段可以随便写,大家在法治社会知道这些都是虚构的,也不会计较。

    可在封建制度中,万一有人看了书真做出这种事,怎么办?所以在新文时,他就不准备写武侠文,改写修仙文。

    新文先有爽点再有虐点后又打脸反派,有背叛有信义,有友情有爱情。人物设定也是略有才貌大众款,毕竟贴近身边才有代入感。

    字数也不会超过前一本,差不多也在六万左右。为此秦掌柜还找他商量能不能再多写点。

    绍荣奇怪“秦掌柜,我看大多数话本字数都不多,也就在二三万字左右。我写太多怕是大家不愿意看这么长的。”

    秦掌柜满意地看着绍荣,这个小子年纪轻轻做事稳妥,不为利益所诱,怪不得能被长辈委托,来商议话本的事。

    “阿荣有所不知,你家长辈写的话本通俗易懂,不像别家写的咬文嚼字。虽然字多,但是看的快,而且故事引人入胜,篇幅长大家也愿意看。”

    能买得起话本的都是不缺钱的,多一卷二卷的,人家也不在乎。他没和绍荣说过,有财大气粗的宁愿多出钱也想早点看到下一卷。

    “哦,还有件事,还请你代为转告,东家说先生的话本如此畅销,若和其他人一样算润笔就有些屈才了。

    这部新本子,我看题材新颖未曾有过,比之前那部有过之而无不及。

    等第一卷刻好,第一批就印五百份。所以这部本子,咱们万卷堂准备按五百文千字算”

    绍荣听了后就是再稳重也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毕竟之前畅销的话本先生,一本万字的小说就已经高达三两银子了。

    按他之前打算写的字数,这部新书就是三十两银子,若是写十万字,就有五十两。这么多银子可以在镇子上买套不错的宅子了。

    万卷堂也有自己的考虑,这么好的话本先生他们肯定要拴住了。光一套《侠义路》他们除去成本就赚了近千两,和千两比起来五十两又算什么呢?

    而且他也是看过新话本才决定的,若是这部写的不比上部差,千两银子赚得妥妥的,只要搞些噱头,再加上内容新颖,还能赚得更多。

    他想到老爷自从搬到这里后,除了许多书,带的银子都用来买房和铺子,之前铺子里赚的钱也只够维持家里用度。

    和以前比起来可说是天差地别。这次赚得多了,不仅解了家里困境,还能多赚些给少爷为以后铺路,他心中自来到夹江镇上堵着的石头终于落下了。

    想起已经答应万卷堂要写十万字的新文,绍荣赶紧回神,向二条巷走去。他得赶快回去收拾行李,等会爹会赶车来接他回村。

    等回去后,到元宵节前都不用去学堂了,到了家里除了温功课,正好可以用写书的时间练练字。

    今年是永康成亲后,新媳妇第一次回来过年,宋幼青一直在府城生活,偶尔去家里的庄子,对于回村里过年有些抗拒。

    想着娘对她说过“你们俩口子住府城,一年里能有几次回村的?永康还在进学,住不了几天很快就要回来了。

    若是过年不回去,就是咱们宋家不会教女儿。爹娘的脊梁骨都要给人指断,还要连累你姐姐名声。”

    宋幼青虽然娇惯也明白爹娘和兄姐疼她,她是万不能损害他们名声的。

    想通之后也就不甩脸子,去都去了,再摆脸色不是吃力不讨好?她反倒问了冯永康家里人喜好,再给大家置办节礼。

    前几天,看她满脸不高兴,冯永康还以为她不想去村里。都已经在想怎么哄才能说服她,没想到她自己就想通了。

    一番准备后,在腊月二十时,连主带仆坐着马车就出发了。

    “娘,我明日要去镇上,你有没有话要我带给舅舅?”绍荣将手上的手槁誊抄完,从书房里出来休息一下。

    今年秋收后,他家将房子翻盖了一下。在原先的基础上又盖了一间正屋和二间厢房。

    阿芝搬进新盖的正屋,从堂屋进出。二间厢房,一间他住着,一间给他做书房。

    “天这么冷,还住镇子上跑什么?有什么要买的让你爹去”巧娘以为他纸墨用完了要添置。

    绍荣这次是要将话本稿子给秦掌柜送去,他爹娘还不知道他兼职这事。若是知道肯定不同意他分心,到时影响他的赚钱大计。

    看小叔就知道科举要花多少,他这还没考呢,花了都要四五十两。

    ”爹明天去镇上?”巧娘一边缝着衣服一边回道“得买些过年的年货,再打些油和酒”

    “油?”绍荣听到油不由一愣,自从他能吃饭以来,他家用的都是猪油。

    他以前以为是植物油没做出来,后来到了镇上才发现,油是有的,只是普通人家舍不得买。

    由于价格太贵,都是按两卖的,一两的价格可以炼一斤猪油。只有油水足的有钱人家才会买麻油回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