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人穿越全家不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章 第10章(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绍荣看她担心开解着“小舅这几个月也去过好些镇子了,有他跟着娘就放心吧,再过二天爹就能回来。”

    说是这样说,他心中也会想着爹和舅舅。

    “啪啪啪,啪啪啪”也不知道是谁一大早就拍门,绍荣迷迷糊糊地正想着,就听到绍芝惊喜的大叫“爹!”

    绍荣一骨碌爬起来,趿上鞋就冲出来。到了房间就看到他爹和小舅回来了。

    看他们二人红光满面的,肯定是好消息。绍荣就不急了,套好鞋子,走过去。

    等到他们坐下喝了水,永昌对巧娘说道“快去做早饭,咱俩都饿呢。”

    巧娘叫让绍芝一起去厨房端吃的,他们回来的时候,娘俩正做着,这会都好了。

    吃饱喝足了,他们也不卖关子。“县城果然比镇里的价钱高,就连咱们夹江镇和人家白塔镇的价格也不一样。”

    他说完就将包裹解开,又把里面系着的衣服解开“白塔镇那里蚕户少,一两丝比咱这多了二三文。

    县城更不一样,晋陵县一两好丝卖65文,比咱镇上多了十文”

    他一说完,巧娘就激动了,她缫完丝晒好后,一共得了十几斤,一斤十六两,这…这得卖多少钱。永昌将银两拿出来,一共十五两白银。

    “咱家一共有十五斤六两二钱丝,其中好丝有十斤,就是十贯四百文,

    剩下的丝略次些是55文一两,得了四贯九百五十文。其中十五贯我兑换成银子,花了些火耗。”

    巧娘在他们走的时候,自己也估算过。按照她以前的45文一两算,以为能卖十一贯,去掉本钱,差不多能赚四五贯,就算好的了,竟能多卖了二贯多。

    自从上次补种了些桑苗,又买了些石灰后,家里仅剩下三百多文,给永昌带着二百文做盘缠。

    没想到跑一趟竟然能挣得这么多。她拿出二两银子塞给王北“这是给二个弟媳的,这个月她们也辛苦了。”

    王北哪能拿她的钱“姐,她们和你学养蚕还没出师呢,哪能要你的钱。”

    巧娘还要给“你和阿南也帮我不少,你一定要拿着。”王北急道“你又不是没给钱”他和大哥帮姐姐做蚕架蚕匾和纱罩,巧娘硬是要给钱。

    因为买材料花了钱,他还要多进些材料来做别人订的纱罩,需要周转,也就拿着了。现在给的这钱可不能拿。

    巧娘还要再坚持,他便说了“既然姐你要给,那就把账算清楚些。

    我因为阿荣想的纱罩挣了这么多,而且这次到晋陵县也卖了不少,是不是也要和阿荣把钱分下?”

    听他这样说,巧娘只得无奈放弃。她之所以非要分银子,一是弟媳帮了忙,不给怕被埋怨,

    二也是因为阿北将永昌带去晋陵县才能卖的多,要去蚕农多的县城里肯定是要少卖的。

    “你与弟媳们说,立秋后我还要养二季,要是她们愿意,就给她们算工钱。

    只怨姐家里不能多养,要是能再有间蚕房,就能让你们一起入份子,到时也好一道赚些。”

    王北听他姐这样说就有些心动。他自己家人口多,大大小小七口人,房子又不够,养蚕就不合适。

    要是以后自己养,要么再盖二间,要么就是他得分出去过。这件事他也想过,就是怕爹不高兴。

    “姐夫,姐,你们看如今形式这么好,是不是建自家的房住?”巧娘闻言一愣,永昌却说“这房已经付了一年的租子,暂时先住着,也不知道秋天的情况如何。”

    等到秋天赚得,也不知道够不够建房的。巧娘心里记着给绍荣念书的事,暂时也没考虑房子。

    房子只租了一年,要是孔家把房子收回去,养蚕是别想了,连住的地都没有。“还是等到秋收后再说吧。”

    巧娘想着秋收后再盘算家里有多少钱,如果打算建房也来得及。“这房能住到明年端午前呢。”

    王北看他们坚持也没多说,离开家也有好几日了,他推辞了姐夫的留饭,赶着回家。

    “巧娘,你看阿北他说的…”永昌虽说先不建房,心里还是想能安定下来的。

    “阿芝,你拿着钱去张奶奶家去买一只鸡。阿荣也去,和张奶奶说再拿十只鸡蛋回来。”支开他们姐弟,巧娘才说出打算。

    “本想着到镇上找个私塾,若是建房,就要再等一年了。”永昌闻言也犹豫了,远的不说,他自己的弟弟就要考科举。

    以谢氏的精明,若是读书不好,她会抠着钱,咬牙硬是供永康去科举吗?

    夹江镇上有二家私塾,一家是许秀才教的。去的多是些只图启蒙识字不想科举的人家。

    一家是于秀才,他家开的是精舍,专为科举读书的人家多去那入学。永康就是在于秀才那里进学。

    同样是秀才,能教不同的学问也是有原因的。于秀才是廪生,每年岁考和科考两试成绩都是甲级。

    于秀才现在是一边教书一边还在继续科举。

    不管去哪家私塾,费用都是一季一交。许秀才那里是一季三贯,只要报名交费就可以上,入学时间是在一、四、七、十月份的前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