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人穿越全家不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章 第9章(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娘和绍荣将硝石和陶瓷盆拿到堂屋“咱们今天就试试做冰吧。”

    硝石做冰是穿越必备技能,绍荣虽然没有实践过,理论知识还是很足够的。

    他看着巧娘把小盆水打好后,将小盆放进大盆里,又给大盆倒上水。接着她又用小瓢挖出一些硝石倒时大盆里,等了一会,没反应。

    绍荣目瞪口呆“娘,你怎么会做冰的?”巧娘奇怪地说“我问了店家,他告诉我的。”

    她看绍荣很惊讶的样子笑道“你那会不知道高兴什么,一直没注意他说的话,可能没听到吧”

    店家虽说了过程,但是也没详细说比例,所以巧娘还是耐心地一勺一勺地挖着。等挖到一斤的量,她实在是下不去手了,该不会四斤都用了,还出不了冰吧。

    绍荣记得硝石制冰是有个时间过程的。“娘,那店家有没说要多久才能变成冰?”

    巧娘坐在凳子上,无力的摇摇头,如果冰做不出,那些蚕就可能养不活,而且还把卖药的钱都花完了。

    绍荣连忙安慰“娘,冬天水结成冰也是要好久的,这个是不是也一样啊?”

    巧娘也不知道,只得把瓷盆放在屋角,拿起水桶,准备担水去浇桑树。

    许是还要等一会,她心里焦急怕越等越烦燥,干脆做点事心里安稳些。

    绍荣看到她出了门,回想了一会,跑到厨房把盖着铁锅的木盖子给挪下来,滚到堂屋,把瓷盆盖住。

    等巧娘担来水后,又不放心绍荣一人在家里,就将他喊出来,一起到屋后浇地。

    等到地里的活忙完了,一大家子才能歇息一会。巧娘摘好了菜,准备做午饭“锅盖去哪了?”

    进到厨房看着锅上空着,她走出来问道。绍荣手一指“娘,在那儿”

    巧娘看着盖着的瓷盆,眉一竖训斥“阿荣,谁让你拿锅盖的,要是砸到你怎么好?”

    绍荣低下头,一副乖乖听话的样子,巧娘就凶不下去了。算了,儿子比外面那些上房揭瓦,撒尿和泥的皮猴听话多了。

    巧娘去拿锅盖,手碰到的时候不由一顿,不是错觉,她确实感觉到一丝寒气。难道成了?

    想到这心跳不由一快,猛地将锅盖移开,终于舒出一口气。冰终于做出来了,虽然只是有些浮冰,不过能有就行。

    看来这锅盖才是最重要的。巧娘在娘家听到绍荣说起纱罩的时候,就觉得他心思巧妙,现在又能想到把瓷盆盖上。

    她家阿荣看来是真的聪明,而且三岁看老,阿荣性子一直耐得住。想到这里,她暗下决心,一定要让阿荣去读书。

    制冰的问题解决了,冯家养蚕的事也按部就班地进行。每天大舅陪着姚氏,两人一起送桑叶。

    因为小舅忙着做纱罩,这次巧娘就先教大弟媳。王南俩口子每日待喂过蚕后,再一起回去。

    到夏至的时候,正是要结茧的时候。王北这个时候才有时间,带着李氏来姐夫家送桑叶。

    “来的正好”巧娘招呼他们“这几日蚕要上簇了”永昌和她正在编蚕簇。这活王北也会,就是李氏不懂,教了几次再做几个,就上手了。

    “等到都上簇了,就可以歇息二天。”养蚕可不轻松,特别是后期要一天喂四次。

    这时候家家都是戌时(晚上八点)就睡了,为了喂蚕,他们家得在子时(夜里十一点)起来,到了卯时(早上六点)又要起床喂一遍。

    “明天开始就不用送桑了。”巧娘算算时间“今日结茧,再过个四五天就可以缫丝。若是不想缫丝,也可以直接将茧卖了。”

    李氏因为和王北一起回了娘家,不能到冯家帮忙,等到事情忙完后,只能听姚氏转述养蚕的方法。早已经按耐不住,想自己也上手操作。

    “姑姐,咱是缫丝卖吧?”看到巧娘点头,她才放轻松,早前就听说婆母会缫丝,姑姐得婆母亲传,想来是不会差。

    缫出的蚕丝不仅好运送,卖的价格也比茧子要高。她自然是想重头到尾都能学到手。

    “对了”巧娘问道“怎的突然回娘家了”端午节早就过了,原先说好李氏和姚氏二人轮流来送桑叶的。

    听到她问王北才遮掩不住地笑开了“是有好事,还记得马家订的纱罩吗?”

    看到姐姐姐夫点头他继续说道“他要的数量太多,我又要紧着姐这边先做。我就想着让我丈人一起做,人多了不是做的快嘛。”

    说到这,他掏出二个红封要给绍荣和绍芝一人一个。巧娘伸手拦下“好好的,送什么红封,还没到年呢”

    王北哈哈大笑“姐你可别拦着,我要给阿荣买糖吃。若不是他,我可赚不了这么多。”

    他伸出手一笔划,竟然有五贯。巧娘惊异道“能有这么多?”王北摇摇手“我一人倒没这么多。但是也不少,更别说以后这生意还是做得”

    马家一下子定了一百个后,等到王北找到人帮忙后,做的就快了,马家后又买了一百个。

    王北想既然养蚕需要,他们县里养蚕的人家那可多了。他干脆带着一个师弟,拿着纱罩出去找养蚕的直接示范给他们看,这样又给他卖出去三四百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