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表哥和小表弟都有了,他们拿出自己的木剑邀请绍荣一起玩。
绍荣又不是真的小孩,当然不愿意和他们打打杀杀。
“小舅,马家那小孩挨打了吗?”绍荣扯他小舅的手到一旁坐下,王小舅顺势坐到小板凳上,旁边还有些他做东西的木料。
“当然挨了,唉哟那倒霉孩子,被他爹追得满村跑呢。”小舅笑嘻嘻地说。
“本来是关家里打的,他爷奶心疼他,帮着开门让他跑了。可惜他没地躲,只能满村转”所以全村都知道他闯祸了。
绍荣回头看看屋里,又转头问道“他家蚕蚁都养了?”王小舅点点头“暂时先养了,若是扔了也是白费钱,不过他家还是想找人买。”
绍荣算算时间,这会马家的蚕已经入过眠,已经是二眠蚕了。“要是再过六七日,还是没人买,那些蚕就只能扔了。”
王小舅可惜地说,要是不扔也没地养,到时死的更多,白费了桑叶和人力。
绍荣抓心挠肺地想着办法。忽然他想起一件事“小舅,你去年是不是帮着镇上秦家打过家具?”
去年春天的时候,镇上搬来一户人家。买下了镇子上二间上好的铺面,一间卖笔墨纸砚和字画扇面,一间专卖些书。
这家人也奇怪,看起来也不像没钱的,怎么到个镇子来开书局。除了门面,他家在镇上还买了三套相邻的二进院子,给改建成了一套。
地方大了,就要布置许多家具,去年王小舅靠着这项活计挣了不少。“对,小舅后来还给你带了好吃的。”
秦家的活多,等到了七月才将将把家具打好,他家主人和善,在最热的几天还给小舅他们每人一竹罐酸梅汤。
绍荣姐弟有幸也喝到了。关键不是这汤“小舅,他家的酸梅汤真好喝,还是冰的呢。”
王小舅以为外甥馋了“你还想喝?人家那是有方子的,小舅也买不到。要不等天热了,小舅到镇上看看?”
“小舅,他家真厉害,天热了水也是冰的呢”阿荣把话扯到正题上“他们家夏天也能有冰吗?”
王小舅倒是知道原因“他家那会刚搬来哪能存冰呢,冰窖还是去年才造的。不过今年应该是有冰了。”
他也听秦家管事的说过原因,这事在京城也不是什么秘密“听说,是用硝石造的冰,真是奇怪石头还能做成冰。”
绍荣一听眼前一亮,虽然他也知道这事,不过他一个虚岁才六岁的小孩按理是不该知道这事的。
“小舅知道在哪有这硝石吗?如果我们家也有就好了。”王小舅看他一脸期盼“阿荣,硝石制的冰不能吃呢,只能用来冰镇。”
绍荣满脑袋黑线,我看上去这么好吃吗?“小舅,不能吃没关系,放在屋里会凉快嘛。”
“硝石贵不贵?”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娘在来到他身后。绍荣听到他娘声音,连忙转身“娘,我可以养蚕宝宝了吗?”
王小舅不知道他们娘俩打什么谜,摇摇头表示他不知道价格。
王巧娘心里思量。其实她也知道越早养蚕,才能越早赚钱。正好这会有机会低价买蚕,如果硝石能真制出冰,那么天热的问题就解决了。
就是虫害…,绍荣刚看到胜利的曙光,见他娘还在犹豫。也不催促,只是回头看看地上放的竹子木料问他舅“小舅,用竹子做什么呀?”
王小舅知道小孩问题多,上一刻还在问这个事,下一刻就问别的“竹子可以做很多东西。你大舅会编蚕匾,还会编竹筐、竹篓…会好多。”
绍荣指着屋檐下的伞问“能做那个吗?”王北看了哈哈大笑“那伞可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不过有你小舅就容易了。”
他家大哥会制伞架,他自己是木匠,给竹子穿孔也很方便。不过他家不做这门生意,因为油纸可不便宜,没有那个本钱。
他们家只做了二把自家用用,若是村里人要做也方便,买些油纸来再给点工费就好。
再说伞也不当吃喝的,一家有个一把二把就够了。有的人家宁愿带斗笠穿蓑衣,这样既省钱去田里干活也方便。
“我娘说蚕最怕大苍蝇,你帮我做个罩子我罩在蚕匾上,大苍蝇就进不去了。”
巧娘听了眼睛一亮,不过这罩子用竹篾做就怕孔大了没用,孔小了不透气。
冯绍荣继续说道“就是像伞那样能收能开的,不用纸糊,就用孔眼有胡麻大小的布。”
王北一听就想出样子了,就像伞一样,柄不用那么长,再将油纸换成纱布。这样不仅能防大苍蝇还能防其他的虫子。
马上就要到夏日了,要是有没吃完的剩菜剩饭,用这个罩子盖上不就可以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