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生孤苦悲痛的心情吧。高野舞是这么打算的,可臣下哪里知道里面有这么多复杂的关系?王抟闻言一愣,立即道:“圣上不可!圣上一番话虽然有治国深意,却非一般人所能理解。况且圣人一统天下,开疆拓土,教化四海,功业上追始皇帝,中承高祖太宗宪宗,下启大唐万世治安。臣以为,成或昭太过菲薄了。”
成宗这个庙号是确美谥,但只属于中等,还是偏下的,康算中上,昭也是很好的庙号,但元善见背过这个庙号。用成昭给李晔盖棺定论,不但首相王抟,只怕所有人都接受不了。皇帝在生前谈论自己身后事的李晔不是第一个,但对自己的评价这么低还是前无古人。
前些日子,雅王等几兄弟联名上表劝便宜老爹封禅泰山,被李晔拒绝了。
他倒是想去封禅,奈何身体支撑不住。
去了,可能就回不来了,难保不会像始皇帝那样突然崩於沙丘。
不过宰相们有着他们独特的看法,天下是平定了,但四海之内真正感受到帝王威严的百姓又有多少?安史二贼伏法后,河北人民到现在仍称之为二圣。管中窥豹,见微知著,因此还不如皇帝趁自己活着的时候出巡,效仿始皇帝,慑服天下民心,稳固大唐的万世基业。而且皇帝现在的威望正值如日中天鞭笞四海之际,反响定然事半功倍,反正几个宰相都很赞成。
奈何淑妃激烈反对,只能作罢。
“或许是圣上前些年吐血,已经那个了一次,所以凡事都看得开了。这世上的事情或许真是这样呢,一切看开,也就容易有伟烈丰功了。”王抟心里这样想着,嘴上却进行着更激烈的劝谏,李晔笑道:“王相公,你难道不明白,朕是在效仿则天大圣皇帝立无字碑吗?”
这个解释倒也光明正大,王抟愣了一下,接着劝谏道:“圣上此言差矣,则天皇帝一生毁誉参半,懿厥哲妇,为枭为鸱,这样骂她的人有。在家则家,以国为国,受天下教四海,这样称赞她的,也大有人在。所以则天皇帝立无字碑,是非对错任后人评说。但圣上不同,圣上一生雄才大略,费尽移山心力,国家方有今日。名已垂于青史,何必再要后人评说?”
王抟的口才还是那么好,李晔也不知道怎么反驳他。
李晔的很多想法确实是王抟、王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