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8章 洛阳行(一)(7/7)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关于如何处置朱温的数十道奏章递交到了李晔的桉头。

    八月十七,上诏贞观殿。

    这次会议主要有三个议题,一是如何处置即将战败的朱温集团,二是如何安排战后天下格局秩序,三是怎么跟参与讨汴的晋、赵、吴、齐、越等镇分赃,胜利果实怎么分配。

    毫无疑问,如果客观看待,这场大战的本质实际上是李晔同朱温为了争夺势力范围和天下韭菜归属权而发生的利益冲突,狗咬狗一嘴毛,都不是好东西,无非是皇帝换谁当。

    双方一开始在政治层面进行交锋,都高举正统大旗,直到李狗儿传在中原大地流传,李晔的皇位法统和以李晔为首的利益集团遭了颠覆性挑战,朝廷上下这才放弃了幻想,开始集中一切力量对朱温作战,结果也非常不错,朱温遭受重创,失去了同李晔争天下的资格。

    既然是分赃问题,那么强盗之间自然可以谈一谈的,首先是兵部侍郎齐晋上奏此事,建议接受朱温请降,既然朱温已经失去了威胁,那么可以暂时留他一命,让他为朝廷除掉泰宁、天平、魏博、成德、卢龙诸镇,如果继续打下去,朱温集团必然拼死反抗,朝廷到时候还要付出多少钱粮兵甲?国家的财政是否还能支撑得住?朝廷治下百姓是否还承受得了?

    如果付出数百万钱粮和数十万军民伤亡的代价只是为了去宣武杀几十万人,朝廷这么做跟秦宗权又有什么区别?宣武百姓就不是大唐子民了么?如果坚持灭了朱温,万一李克用先入汴州,有霸占中原之意,朝廷是否能抵挡?如果彻底扫灭朱温,朝廷差不多也就倾家荡产了,将来卢龙、魏博、成德、淮南、浙西、兖海等镇又怎么办?继续打下去吗?

    对中原的筹划从去年就成为朝廷的中心议题了,但是朝廷始终无法协调和其他各镇的关系,证据在手,谁都承认朱温该打,但是对无所谓王法的强藩来说,朱温更应该救。

    虽然不敢大张旗鼓救援朱温,暗地里偷偷援助却不难,对这些武家政权来说,唇亡齿寒的典故是很简单的道理,南方各镇虽然倒向了朝廷,但大多也是抱着趁机捞好处的心思。

    齐晋发言完毕后,新任军部宰相王抟朝沙盘走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