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7章 御驾亲征(1/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经过四天的准备,移驾襄阳的计划安排好了。

    首先,在御马监两千骑兵的护送下,从三省六部九寺二十司等官署抽调出来的三百余名精英官僚,在郑国公刘崇望的率领下,轻装前往襄阳,会同荆州方面先把架子立起来。

    安排官员住处,  划分各司衙署,组建行在朝廷。

    其次,通知各进奏院,节帅奏章转送襄阳。

    最后,首相杜让能兼任关内京畿、御林军三大营、京西京北行营诸军大元帅,监国摄政,  留守长安,御马监督师太监江方庆临时调任大内总管,主持大明太极兴庆三宫内务。

    淑妃何芳莺代掌内印,  制令内侍省,御马监掌刑太监顾弘文随帝出征,担任扈驾都将,率领从内侍省精心挑选的七百武宦与枢密侦查缉事司的两千特务,作为近卫扈从军。

    制令荆襄节度使赵德諲,做好接驾准备。

    冬月初九,甲级战犯王建王宗懿父子被押赴刑场,刑部核准的九百五十六名西川死犯一并处决,定初三年十一月初九,斩王建全家四十七口于独松树刑场,遣使布告四方。

    初十,小雪,十万禁军待命蓝田。

    李晔铁胄覆面,身披明光十三甲,  右执天子剑,左掌传国玉玺,端坐在紫宸殿的龙椅上,  有资格上朝的文武百官分列大殿左右,  其余各司有品的文武官吏在丹凤楼外集会送行。

    望着上位的少年天子,大臣们都很感慨。

    此时的皇帝双目深陷,眼球遍布血丝,嘴唇干裂,连日的筹谋操劳让他心神憔悴,若不是穿着华丽的甲胄衣裳,看上去与流民无异,帝国前途系于一身,责任之重可以想象。

    沉默中,皇帝从龙椅上站起。

    “杜相公,朝廷和京师,朕就交给你了。”

    李晔拾级而下,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缓缓伸出手,把传国玉玺交与杜让能,杜让能双手举过头顶接下,然后重重一跪,叩首哽咽道:“当不辱命,若有分毫差池,臣自裁谢罪!”

    李晔没再多说什么,转身离开了紫宸殿。

    回到后宫,李晔又去了长安殿。

    皇帝要御驾亲征的消息早就传遍内中了,今天是出征的日子,淑妃所在的长安殿是后宫实际中心,各殿妃嫔和大小宦官自发来到这里等候,她们知道皇帝一定会来跟淑妃告别。

    望见一身戎装的皇帝,十三位妃子也很感慨。

    “嚯,都在啊?”

    李晔笑了笑,把内印交给何芳莺,深吸一口气道:“从梓州到成都,成都到长安,寿王府到大明宫,你我结为连理已经十年,你是我的结发妻子,这个家,我就交给你了。”

    妃嫔们默默流泪,何芳莺哽咽不语。

    李廷衣再次劝阻道:“自古以来,天子处中国以临万方,陛下承袭祖宗基业,千金尊贵,责任至重,怎能亲赴险境?父王来信说,他会起兵南下为国讨贼,请陛下收回成命!”

    听闻五镇僭越,李克用勃然大怒,多次扬言要起兵,不但遣使劝说钟传等人取消王号,还给李廷衣写了信,要女儿安慰皇帝,同时给李晔上了奏章,让皇帝不要慌。

    只需李晔一纸制令,他立刻渡河南下。

    即位以来,李晔没有和李克用见过面,但君臣二人的关系却越来越好,每当李晔生辰,李克用都会特地进献大量钱粮,即使打仗的时候也不曾忘记,李晔自然也投桃报李。

    每到他生辰,都会派人去太原,四镇联讨河东的时候,李晔在答复诏书严厉训斥了李匡威和赫连铎,虽然没出兵帮助,李克用还是倍感温暖,女婿其实是向着自己的。

    今年初,李克用派长子李落落来京朝贡。

    在李晔的指示下,朝廷隆重接待河东使团,给包括盖寓和张承业在内的河东使者都升了官,给李克用的三个儿子也加了武散官职,连两岁的李存勖都得了个壮武将军,李落落更是受到了超规格对待,被皇帝在后宫设宴款待。

    与各镇使团相比,河东格外显眼。

    李克用很高兴,逢人就说皇帝女婿对他好。

    所以得知南方五镇相继自立后,李克用第一个火了。

    不过,李晔不打算让他出兵。

    他一插手,其他藩镇也就有了干涉的口实。

    “没有北疆军,朕一样可以诛灭逆暴!”

    话音落地,李晔毅然离去,回到含元殿,叫来江方庆,李晔叮嘱道:“你一向稳重小心,朕把大内三宫交给你,谁要是趁朕不在的时候在宫里滋事,散布妖言,你自行处置。”

    “如果有拿不准主意也来不及禀报朕的事,你跟淑妃商量着办。至于外朝,你不要多管,也别去找外臣的麻烦。”

    “唯一要格外留心的是崔胤,把他盯紧,如果他找你们的麻烦,不要跟他冲突,去找杜让能,枢密侦缉司那边,朕给你留了一千人,把各镇进奏院看好,防止他们滋事。”

    “最后,高克礼被朕派去前线观军容了,如今顾弘文也要随朕出征,他俩一走,有心人可能会针对,他俩的徒子徒孙你都照顾一下,没什么事的话,就不要让宦官出宫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