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2章 万钟于我何加焉(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丧家之犬,为之奈何?”

    八游儿素与王建合,其中一人闻言道:“江湖草莽难成大业,大哥何不投军奔个前程?”

    王建道:“天下之大,效力何处?”

    那人回道:“小弟听人说,忠武节度使杜相公出自京兆杜氏名门,深受朝廷倚重,若入忠武军拜得杜相公为帅,功名大业当计日而待,不必再看他人脸色。”

    这杜相公便是杜审权,时为宰相,奉命出镇河南,为忠武节度使,宦官杨复光为忠武监军,常人或许不知杜审权何许人,但一定知道他的儿子杜让能。

    王建闻言大喜,拱手说道:“若果真如此,诸位可暂归乡里,我这就去投军报国,一定拜得杜相公为帅,他年成就功名大业,与诸位共享富贵。”

    八游儿亢奋不已,拱手约定道:“此生追随,至死不渝,刀山火海,不在话下!”

    王建更是得意,与八游儿相誓道:“苟富贵,不相忘,我今且行,你等暂忍曲辱,来日成就功名,必斩秃驴雪今日耻辱,切记兄言,久久莫忘,时时自警钟!”

    既已约定,八游儿作别潜归乡里,王建打点行装完毕,在驿站一官兵手里盗了马,又在民舍偷抢了几件御寒衣物,随后离家投军,从征王仙芝立功。

    广明元年十二月,黄巢攻陷长安,上幸蜀中,忠武监军使杨复光率八千兵讨黄巢,并将部队分为八都,这八位牙将分别是鹿晏弘、晋晖、王建、韩建、张造、李师泰、庞从,越明年,杨复光大破朱温,克复邓州。

    中和三年六月,杨复光去世,忠武八都奉复光遗言入川迎驾,明年三月,鹿晏弘至兴元,逐山南西道节度使,自称留后,王建继续前进,在广元接到僖宗,光启元年,僖宗返驾长安,命王建统神策军,担任宫中警卫。

    年底,李克用等人犯阙,僖宗出逃,王建率禁军扈驾,并负责保护传国玉玺,途中乱军烧毁了前去的栈道,王建一手背住僖宗,一手牵御马,带着皇帝逃出生天。

    后来三镇犯阙,杀宰相并谋废昭宗,李克用在河东宣布勤王并亲自带兵赴长安救驾,王建也命简州刺史王宗瑶带兵救驾,王宗瑶路经梓州,见节度使顾彦晖不遵法度,便传信告知王建,王建即密表朝廷告密,请求处置顾彦晖,另派大臣镇守东川。

    由此可见,王建和吴少诚很像,早年是忠于朝廷的,但是不久之后,他们的忠心就受到了考验,建中三年,李希烈步梁崇义后尘,吴少诚甘心为其所用。

    在中原藩镇的联合打击下,李希烈兵败身死,吴少诚等人公推兵马使陈仙奇为留后,朝廷任命陈仙奇为淮西节度使,陈仙奇对朝廷很忠心,很快被吴少诚杀害,在众人拥戴下,吴少诚自立留后,淮西自此进入三吴时代。

    话说回来,虽然李晔君臣视王建如宪宗君臣视吴少诚,但王建的能力的确是一流的,留心政事,容纳直言,好施乐士,谦恭简素,用人各尽其才,体恤士卒。

    要说王建的野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大抵是来与陈敬瑄开战之后,几千兵马就打得陈敬瑄哭爹喊娘,陈敬瑄无可奈何,只得接受田令孜调停,打开城门投降,王建将其流放雅州,又囚禁假父田令孜,王建从此得意洋洋,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冬月初八,王建终于回到了梓州。

    王建早已料到皇帝即使同意他为西川节度使,也不会同意他兼领三川,所以提前在内应张虔俊的带路下夺取了梓州,驱逐蔡叔向等东川官员,之后起兵助朝廷讨吴自在,想以此立功求得东川节度使,谁知道李晔根本不上路子,直接翻脸下制,征调三十万大军入川。

    四面行营都统总兵力肯定没有三十万,这是对外号称的数目,目的自然是恫吓,这个时代没有卫星,王建又不能去问刘崇望,哪里能知道具体数目。

    一听到三十万这个数字,王建便觉得恼怒异常,一面下令封锁消息,一面派人查证虚实,一面破口大骂李晔不如他那短命哥哥厚道,最后下令加紧择地修建关隘栅寨。

    部署完军事后,王建下令逮捕外戚何氏的三代亲戚族人,淑妃何芳莺是梓州三台人,虽然何家已随着何芳莺的受宠而鸡犬升天,但还是有不少远方亲戚留在了梓州。

    “哼哼,看长安天子怎么办!”

    淑妃哇的一声哭出来,小皇帝还不立马心软?

    周庠听到这话,直皱眉道:“何芳莺产下皇长子,又受封淑贵妃执后宫,将来很有可能被立为皇后,主公如此对待国母亲族,岂不是自予天下人指责的口实吗?”

    王建虎眼一瞟,不满道:“朝廷制书你也看了,那分明是不死不休的口吻,叫我如何容忍昏君佞臣的侮辱,到时候你我诸位性命都难保了,在乎名声又有什么用?”

    周庠登时无语,杜光庭也劝道:“不到万不得已,主公不要伤害她们,留着这些人质,刘崇望难免投鼠忌器,如果日后打败朝廷大军,主公也好拿这些后族从中与皇帝斡旋。”

    “我知道,诸位不用担心。”

    王建点点头,沉思少许又道:“这回朝廷占据大义之名兴兵来讨,老东西刘崇望有可能会打着为陈敬瑄主持公道的旗号,以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