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品寒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87章 四郎的家(1/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为欢迎文成公主回朝,皇帝在太极宫相思殿举办盛大的国宴,朝中百官、在京宗室和藩国使臣皆出席。

    国宴的排场和灭国将士凯旋一样盛大,百官的席位摆满整个大殿。

    众宾客和皇帝列席后,歌舞开始表演。

    泱泱大唐礼仪之邦,文成公主阔别故土多年,终于可以看到故乡的雅乐。

    先是恢弘的《七德舞》,一百二十名乐工舞伎披银甲持戟而舞,随着乐声队形变化,舞者击刺往来,乐声和舞蹈相得映彰。

    此乐舞从《秦王破阵乐》演变而来,寓意“武有七德”,即“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

    同时也是歌颂先帝的功绩。

    恢弘激昂、振奋人心的《七德舞》后,是《九功舞》。

    《七德舞》是象征“武功”,充满阳刚之气;《九功舞》则是大唐的“文治”。

    持戟甲士退场,众童子齐声唱《大风歌》入殿。

    每列八人,总共八列,头戴“进德冠”、身穿“紫挎褶”,舞步徐缓、乐曲悠扬……

    高雅的礼乐,演绎的是文治武功的大唐盛世!

    文成公主陶醉于礼乐声中,眼前不禁闪过离开长安远嫁的场景、在吐蕃的一幕幕……

    金戈铁马和惊心动魄的往事随风而去,眼前的歌舞越发清晰。

    坐在百官前列的萧凌,俊逸如她少年时所见,又添了几分儒雅和威严。

    大唐欣欣向荣,而她也在有生之年回家了。

    随同文成公主进长安的吐蕃人也沉浸在歌舞中。

    这些年,来往逻些和长安的商队络绎不绝。

    走在逻些城中,处处入目的是大唐衣冠,耳中是大唐的官话,若不看远处的雪山,与中原城池相差不大。

    吐蕃人喜欢大唐的布帛、茶叶和瓷器,习惯了唐人的生活方式,再不愿意回到从前。

    甚至在面对六诏、天竺等小国时,还有身为大唐百姓的骄傲!

    ……我们不一样,我们赞普是大唐外甥,我们就是大唐人!

    赵四郎也在百官席上,默默地欣赏歌舞、喝着琉璃杯中醉人的葡萄美酒。

    这一次回长安,以后再不用上高原吧?

    文成公主,应该不会再离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