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完成了使命,知道故乡亲人对她的牵挂,又如何会不回来呢?”
“对!她知道我们不会忘记她!”皇帝笃定地说。
他没有忘记!他相信李唐宗室、全天下的百姓都没有忘记!
为迎接文成公主,皇帝提前召宗亲回长安、命鸿胪寺准备迎接的庆典。
太子李弘、葛王李安快马快船赶往长安,不想错过迎接文成公主的盛事。
这位皇姑母出嫁时,他们父皇都还小,他们更不知道在哪里。
他们没见过文成公主,对其事迹却如雷贯耳。
那本《文成公主和亲记》经久不衰,是各大寺庙俗讲的重要素材。
文成公主的故事,就跟圆润大师一般家喻户晓,上至八十老翁、下至三岁小儿,都能说出几段。
“我们发现了龙,正好让皇姑母看看,她在吐蕃肯定没见过!”
“听说吐蕃有一种藏狐,一张大方脸三角眼。大约是见不到人,它就随便长长。”
“藏狐自己懒得掘洞,强占旱獭的窝,超级无赖。”
“皇兄,你说姑母会不会给我们带几只藏狐回来?”
李弘唠唠叨叨……他也没办法啊!
没有滕王叔祖和赵平虏这样有趣的人同行,他只能跟闷葫芦皇兄说话。
他说了好一会儿,李安淡定回应:“活的藏狐难带,狐狸皮应该有。”
李弘:……算了,跟皇兄说话没意思。
他还是清点清点下岭南的收获吧!
这些日子的见闻写成了日记,回长安后让人印成书,就叫《太子南巡记》。
他不仅发现了龙骨,还学会制伞,回去可以给母后制一把,母后必然欣喜。
当初堂兄李象去辽东学会织围巾,他下岭南学会制伞,都是手艺人~~
“皇兄,那三千份试题借我观摩一下,我交给东宫的先生。”李弘又提出请求。
李安随和地说:“都是你做的,何必问我。”
李弘一怔,随即大喜:“对!就是我做的!唉,寡人这一趟南巡不容易啊,既要考察民间疾苦,又不忘读圣贤书。”
“我的同伴赵平虏通过太平书院的岁考,先生说以寡人的水平,参加进士都可以。”
“但寡人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