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品寒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82章 下乡的收获(1/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太平书院的先生们发现,这一次岁考,学生们成绩不错,且文章都很有特色:乡土味儿十足。

    虽没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样的杰作,却个个悲天悯人,感慨民间疾苦,表示将来当官一定要为人民服务。

    那泥土的芬芳、草木的清香,村里小娘子的倩影,在一篇篇诗文中展现。

    “这算是下乡的收获吧?”先生们颇为欣慰。藲夿尛裞網

    赵平虏不负众望,一篇《我的父亲赵都督》得了“甲上”,令众学渣们大吃一惊。

    小冯忍不住抱怨:“赵郎不厚道啊!你明明那么优秀,为何装出愁眉苦脸的样子?”

    亏得他还跟纨绔们说,赵都督家的郎君,和他们一样样。

    赵平虏非常大方地分享自己的独门套路,“我教你们技巧,保证每个人都写得一手好骈文!”

    来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冯家和冼家的学渣们跟赵平虏来往,学问竟奇迹般地有了进步,至少套模板的文章写得像模像样。

    他们这群人,往上数两代就是南蛮酋首,中原士人不屑联姻的,竟然能写骈文!

    小先生赵平虏鼓舞众弟子:“学习的事没有捷径,必须勤学苦练。你们努力把基础打好,将来就能像我一样!”

    小冯和小冼们纷纷表示,名师出高徒,有小赵先生在,将来进士、明经科的状元,岭南人包圆了!

    冯家刺史们、冼家船长们更加感动,纷纷祈祷赵都督永驻岭南,不要高升。

    七郎:……

    岁考过后,学生们有空,呼朋引伴下酒楼分享下乡趣事。

    “若是别的大官坐在衙门说‘给我下乡去’,大伙儿肯定不同意。”

    “但赵大都督是谁?他亲自上堤坝抗洪,还为百姓挑水!我哥去了罗浮山,见到了‘赵公泉’!”

    “哇~~”人群中响起阵阵惊呼和羡慕。

    王福畴也在酒肆中,听着年轻郎君们的议论。

    他的儿子王勃去了最远的琼州,还未回来。

    王勃响应“有志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但他不是太平书院的学生,不用参加岁考。

    以他的水平,在书院做先生都不成问题。

    老王向赵家求亲不成,派了亲信下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