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品寒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72章 上山下乡(1/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七郎得知太子近日出入太平书院,竟是和李文、李武混在一起,不禁感慨血缘的奇妙。

    太平书院里,课业比李文李武出众、长相比他们好的大有人在,可太子偏偏就是跟他们投缘。

    相处几日,太子已经一口一个“文哥”、“武哥”,亲密得像同根同源的兄弟。

    李文、李武竟然托大,默认这样的称呼,令不明真相的人惊叹佩服。

    王勃亦感慨“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两个平平无奇的岭南小郎君,竟比他还会说话、进退有度,能讨贵人喜欢。

    果然,不可小觑天下人啊!

    七郎心里明白,李文、李武有意讨好太子,或许是想有朝一日借太子的力赦免他们父亲。

    本朝说到底,人治大于法治。

    “李桢父子从高位跌到谷底,还能泰然处之,可称豪杰,我也颇为敬佩。”

    七郎对董月明说:“日后若有机会,我想让李桢有一个立功的机会,特赦回来。”

    董月明点头:“此事可为。但这是皇家兄弟之间的事,你要把握好分寸。”

    赦不赦免李桢,终究要看皇帝的心意。

    七郎认同董月明的话,凡事“看李勣的”,英国公那老狐狸,就从来不管皇帝家事。

    他见太平书院的学生挺有空,都有精力说书挣钱,又有了一个主意。

    “上山下乡?”书院祭酒骆宾王惊讶地问。

    七郎说:“学子们读了几年书,该为官府做事。推行王化,最重要的就是教育。”

    “乡野百姓,识字的极少。因赈灾一事,百姓对朝廷很感激,正该趁热打铁,让学生下乡,教他们识字和道理。”

    骆宾王手持折扇拍了拍手心,“妙哉!除了推行教化,还可以锻炼学生。将来他们为官一方,才知道体恤民苦。”

    “只是不知道这些学生愿不愿意去。”

    太平书院招生,虽然说不看出身门第,但能进去的,都识字有基础。

    这就决定了,学生出身都不会太差。

    比如冯家、冼家这样的岭南豪族,又或者张家这样的官宦子弟。○

    七郎笑道:“有太子在呢,让他去做动员。”

    为了博取太子的赏识,再找一两个树立榜样,广大学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