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品寒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58章 有其师必有其徒(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寻常渡口敲诈,要个十贯八贯的,就可以放行。

    这一回大约是船主态度不好,竟敢当众说破他们的行径,渡口小吏狮子大开口,直接要价一百贯。

    船主急得想跳河,就被悄悄带到贵人面前。

    从贵人短暂停留的客舍出来后,他摸了摸袖兜里的钱,神情从恍惚变得渐渐坚定。

    这位年轻气盛的船主,在抗拒了一日后,终于认栽,一番交涉后,给出一百五十贯才脱身。

    紧接着,他拿着小吏放行的凭条,带着伙计直奔城里的县衙,正式告状!

    本地县令听说有贵人途径,正预备着上拜帖,请求拜见。

    虽然太子未必见他,但万一呢?

    若在太子面前留个好印象,将来说不定能青云直上。

    他可是听说,华阳侯赵子逊,就是少年时在当今皇帝跟前露了脸,才有这些年的风云迭起。

    书吏来报,有个外地客商告状,他皱了皱眉,让县丞打发。

    而他要拜见的太子殿下,穿了一身富贵人家的常服,和虬须客打扮的滕王正在县衙附近。

    护卫也乔装打扮,占据有利的位置,随时警惕周围。

    唉,陛下让太子殿下不要滋扰地方,太子因此不摆仪仗。

    但微服私访这种事,他们做护卫的压力很大啊!

    名义上的“贴身护卫”,李敬猷和李敬真,乐呵呵的跟在太子身边,一点危机感都没有。

    李敬真小声说:“殿下,渡口小吏敢如此嚣张,必然是有背景的,说不定县令知情。让那商人去告状,恐怕也不了了知。”

    李敬猷赞同点头。

    李弘惊讶:“没想到你们这么有见识!但我根本没指望这县令秉公处理。”

    他要顺藤摸瓜,也就是平虏口中的“钓鱼执法”,据说赵先生在江南就常干这样的事。

    最经典的,就是让李家三兄弟做鱼饵,主动陷进牢里,钓了吴郡朱氏这条大鱼!

    滕王含笑看着小侄孙,神色颇为骄傲,感慨:“皇兄有你这样的孙子,真是社稷之福。”

    虽然太子有些狡猾、顽劣、还干过扔御史下水这种事……

    但生子如羊不如生子如狼,凶猛的太子总比老实的好。

    他们在城中停留几日,收下县令的拜帖,却没有接见。

    而告状的商人报案之后,一直没有人受理,甚至连县衙的公堂都没上。

    渡口那里,嚣张的小吏和艄公依然横行霸道。

    商人最后不得不黯然离开。

    太子将这些所言所闻,都写入家书中,通过官驿送回长安。

    他这一路,时不时都会给父皇送信,让父皇知道他确实是出来增长见识的,不是游山玩水。

    甘露殿西殿的御书房中。

    皇帝看到益州送来的两份信。

    一封薄薄的,一封一看就是千言万语。

    他迟疑一瞬,先拿起厚的那份。

    虽然赵子逊喜欢写长信,但妹妹第一次离开长安,想必有许多话要对兄长说。

    厚的这一份一定是皇妹的。

    “陛下,臣……”

    看到这熟悉的配方,皇帝愣了一瞬,再接着看下去。

    ……臣这一路所见,国泰民安,百姓家中多有余粮,人人都称赞陛下圣明;

    就连天明村这个小村庄,都因为种辣椒改善生活,乡亲们说和前隋时候比,如今是最好的朝代。

    我们大唐真是天命所归,陛下真是圣明天子啊!

    皇帝感慨:“赵子逊真的忠心耿耿,去哪里都不忘探查民情。”

    百姓人人都夸赞他,想必是实情,绝不是赵子逊虚构的。

    “六诏之地适合养马,滇马虽然身形较小,但体质结实、擅长登山越岭、持久劳役,我建议黑齿常之,给势力较小的部族好处,让他们为大唐养马。”

    “我们对他们越好,就越显得强大的部族不是好东西,只要有机会,这些部族就会撕咬蒙舍诏等,抢夺利益……”

    这就叫敦亲睦邻啊!

    皇帝轻笑,赵子逊这一手,其实许多人都用过。

    隋文帝为抵抗北边草原的民族,采用扶弱抗强的策略,扶持弱的一方,让他们互相厮杀。

    后来隋炀帝和先帝,都用过这一招,效果怎么样且另说,套路很老的。

    但招不怕老,管用就好。

    信的最后,赵子逊悲天悯人:“那些被欺压的人很可怜,我们应当承担起大国的责任,给他们一些被淘汰的兵器,让他们保卫家园。”

    “这件事就算被其他番邦知道,也得赞我们仁德。我们大唐,对周边部族,向来宽仁友爱!”

    皇帝终于忍不住抚掌大笑:“好一个宽仁友爱!”

    以这种方式作为突破口,想必用不了多久蒙舍诏就会焦头烂额,然后大唐就有义务出兵维护秩序。

    最后各族百姓强烈恳求归附大唐……

    “召中书令和兵部尚书来。”皇帝下令。

    黑齿常之要分化六诏,肯定得给小部族一些好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