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品寒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89章 都督生财有道(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长得好就是有道理的,即使一开始抵触这场招商会的人,看到赵都督都很难有恶感。

    冲着赵都督的面子,如果一定要出钱,就意思意思的给一点,出大钱是不可能的。

    希望赵都督的胃口不要太大才好。

    七郎不喜欢说废话,说了几句开场白,就让人抬出一个木架子。5八一60

    ……干活干得好,不如ppt做得好!

    第一幅图挂在木架上,描绘的是一幅万舸争流的盛况:

    宽阔的港口,整齐的码头,一排排的仓库,还有许多的人,扛着包裹的脚夫、招揽客人的掮客、各种服饰的商人……

    光是这幅效果图,就让人仿佛看到源源不断的财富。

    接着是第二幅图。

    大唐旗帜的海船抵达番邦,蛮人纷纷跪拜迎接,抬出一箱箱的黄金、宝石、香料;

    第三幅图,是一幅从南洋到西洋的航海图。

    骆宾王以一种蛊惑人心的语言描述着各国的物产和风情……

    “昆仑奴、波斯美人,南洋的白檀香、褐速香、白豆蔻、血竭……锡兰、天竺的黄金宝石,只要愿意,都可以收入囊中。”

    “面对大唐强势的船队,谁可以拒绝?”

    “看看这一片广袤的土地,可以让人实现一切梦想……”

    你有欲望吗?

    要钱,要美人,还是……海外称霸?

    ppt介绍完,整个太平楼一片安静,有心动的,也有观望的,都想听听别人的看法。

    岭南冯家和冼家目光一亮,似乎想到了什么,心跳得有些快。

    一切梦想……赵都督是不是在暗示他们可以?

    冯盎当初不愿自称“南越王”,是看到了大唐统一天下的大势,不敢逆势而行。

    但冯家不是雄心的。

    高凉冼家出过一位“谯国夫人”,和冯家是姻亲,但如今势力已在冯家之下。

    广州港的码头在冯家手里,冼家早就想分一杯羹,一直没有机会……

    现在赵都督给了他们机会。

    冼家率先说:“听闻都督在辽东建大连港,是让商贾承建码头,进出商船不收关税。不知广州这里,是否也一样?”

    建一两个码头的钱,他家是有的。

    七郎笑道:“两地情况不同,当然不一样。”

    当初高句丽灭亡不久,三韩半岛还有百济和新罗,东北各族彪悍难驯,局势比岭南更紧张。

    广州港有海贸基础,关税不能轻易放弃……皇帝还等着这笔钱呢!

    迎着众人疑惑的目光,七郎淡然道:“我今日不是来摊派的,也不用你们承建码头。”

    都督府要发行三种规格的债券,名为“岭南一号券”、“岭南二号券”、“岭南三号券”。

    每一种债券需要一定的钱帛来认购。

    “大额债券发行量少,小额债券发行量多。不仅在座各位,其他人有意的也可以认购债券。”

    “所有的债券,都是从这幅大海图上分割出来的,可以拼成一幅,背后都有认购人的信息和岭南都督的大印。”

    “债券的纸是特制的,防潮防蛀,墨中融了青金石粉,经久不褪色,可以防伪!”

    青金石产自西域条支都督府,是权贵专用,一般人弄不到!

    “我不是让大家花钱买一张纸,而是官府向大家借钱,债券就是借据。都督府承诺,海港建成五年内还清本金,之后五年按照本金比例参与分红。”

    “凡是购买大额债券的,可优先参与出海的船队,可在港口建仓库!”

    七郎的话音一落,满堂响起了议论声。

    听起来确实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若海港不赚钱,有都督府担保还钱;若是赚钱,那自家就赚大了!

    这不是买一张纸,是买一只下金蛋的母鸡啊!

    唯一担忧的……就是都督府的信誉。

    赵都督会不会调任?下一任都督会不会不认账?

    五年时间,值不值得赌?

    听着底下的议论声,七郎淡定地品着茶,没有催促。

    过了好一会儿,各种声音停歇,没有人第一个站出来认购。

    七郎微笑:“若是大家不感兴趣,本官亦不勉强,想必别的地方会有人感兴趣。”

    他说着,拍了拍手掌。

    旁边一人站起来,说道:“本官辽东市舶司使周崇礼,奉都督李思文之命,以大连港的名义认购一份大额债券。”

    各家瞪大眼睛:“大连港的名义?”

    周崇礼昂首说:“大连港建成后,每年光出租码头和仓库,就挣了不少钱,最清楚海贸的利益!”

    众人沉吟,看来建港确实能挣钱。

    但大连港说到底还是官方的,有损失也不是谁家,自然不怕亏。

    他们却不一样,亏了就是自家的。

    这时,俊朗如修竹的卢照邻说:“我代表范阳卢氏,认购一份大额券。”

    没等众人反应过来,七郎轻笑:“大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