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品寒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55章 比岭南还南(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亲王书信的纸是专供的,信上还有越王的私印,再加上他的笔迹,谁会觉得是假信?

    大理寺有擅长笔迹鉴定的官吏,亦鉴定是越王本人所写。

    越王整个人都懵了,脑子里不停地想,是谁背叛我?

    能偷用他的私印、模仿笔迹的,必然是很信任的人。

    一时间,荒谬、恐慌、愤怒种种心情繁杂,他凄然笑道:“处心积虑、栽赃陷害。我无话可说,只有死后跟父皇解释!父皇在天有灵,知道我是冤枉的!”

    “信上说我要奉吴王为主?三哥在这里,我当面说一句,他除了年纪比我大,有哪里比我强?”

    吴王:……你爷爷的!

    “证据确凿”,三位亲王就算没有谋反的实际行动,有谋反的心也是大罪。

    朝堂上,长孙无极一力主张“谋反之罪不可恕,主犯及子年十六以上者处死,家人流放!”

    “念在皇室宗亲,赐毒酒以保全尸,给他们一个体面。”

    七郎站在前列,不用抬头就能感受到御座上,皇帝阴沉得如山雨欲来的气息。

    长孙无极杀鸡儆猴、震慑天下!

    从今往后,整个朝堂都是太尉的一言堂,天下人谁敢说一句反对的话!

    李勣和萧凌都没有开口。

    在“证据”面前,谁站在藩王这边,都可能被拖入深渊。

    整个朝堂一片寂静。

    皇帝压抑着悲痛和愤怒说:“荆王是朕的叔父,吴王、越王是朕的兄长。朕活着的兄长已不多,想请各位高抬贵手,替他们讨一个活命,可以吗?”

    近乎恳求的语气,姿态已经放得够低。

    长孙无极冷着脸不说话。

    站在他身后的一个官员站出来说:“昔日周公诛管叔、蔡叔;汉景帝夷七国之乱;汉昭帝时,燕王和盖长公主谋逆,皆明正典刑。前事不远,陛下岂能为私情而违背律法?”

    好一番冠冕堂皇的话,把皇帝堵得没话可说。

    殿中气氛更加沉重而死寂。

    七郎微微抬头,想看一看皇帝的神色,就对上皇帝的复杂而期待的目光……

    我?

    七郎眨了眨眼。

    可李勣都没说话啊?

    皇帝也眨了眨眼。

    七郎:……好的,我知道了。

    七郎出列,说道:“既是讲律法,当处处按律行事。荆王、吴王,有属官侍者作证,说他们有怨愤之言,这是人证,但也只是孤证,缺乏旁证和物证;越王跟吴王书信往来,算是物证,又缺乏人证。”

    “出首吴王、荆王的,是属官。以下属告主上为不忠,不忠之人所言,如何能信?”

    “至于书信,我听人说,伪造书信的方法有很多,笔迹亦可模仿。”

    证据链不充分,疑罪从无啊!

    谋反大罪,宁可杀错不能犯错。

    但犯罪的人是皇帝的叔叔和兄长,岂能错杀?

    萧凌立刻附和:“臣认同赵全的观点,没有谋反之举,不能以谋反论罪。”

    刘茂也站出来,顶着长孙无极凌迟般的目光,为藩王说话。

    皇帝缓缓说道:“朕以为赵全所言有理,此案诸多疑点……”

    “陛下!我已经查明了!”长孙无极斩钉截铁地打断。

    这是他和皇帝的较量,他一定要赢!

    “朕说,此案有疑点!”皇帝的语气也冷厉了很多,“赵全亲自去过越州,查验过聚龙气一事为子虚乌有!”

    “这一项是假的,书信如何不能为假?”

    长孙无极大声说:“赵全偏袒越王,其心可诛!”

    君臣二人之间,近乎剑拔弩张,无形的剑光在空中闪烁,所有人噤若寒蝉,唯恐被剑芒扫中。

    因皇帝难得的强势,案子一时没当朝宣判,三位藩王又多活了几天。

    退朝时,长孙无极狠狠地瞪了七郎一眼。

    七郎已经“躺平”了,爱咋咋地,尽管来吧。

    他必须站在皇帝那一边,墙头草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长安城是个消息灵通的地方,可没有人敢议论“藩王谋反案”,多说一句都可能是“其心可诛”。

    得知七郎当廷为藩王辩解,赵老汉和周氏不敢说什么,唯有祈求菩萨保佑。

    管大听到外界的消息,暗地里让易二郎为七郎算一算,会不会被牵连。

    易二郎抵死不从:“都说了不能算!我会疯的!”

    管大皱眉想了好一会儿,找到七郎小声说:“主公,实话告诉你,俺这两年又找了个岛,搞了个基地。你若是被牵连,俺们到海上去。”

    “枯莫离去了扶桑,给俺送过信,说他要当啥幕府大将军了。俺们一起去扶桑,抢了枯莫离的位置,自立为王!”

    “俺跟北海道那里的奴隶贩子,一直有来往,可以借人借粮。”

    七郎静静地听着管大把自己的底牌掀了个干净,幽幽地说:“老管,往常是我不对,我小瞧了你。”

    你他娘的何止是个海贼,简直是个枭雄啊!

    自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