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品寒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75章 四郎的封赏(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皇帝对赵五郎的封赏可谓郑重。

    赵家兄弟出身寒门,没有世家大族枝连叶蔓的复杂关系,荣辱皆系于帝王,最好用!

    今日可以将你高高抬起,来日也可以将你重重摔下。

    开武举选拔寒门武士、重用赵家兄弟,都是同一个目的。

    至于封号“永昌”,那是一步长远的棋。

    刚平定吐蕃,就谋划六诏,很符合皇帝“人狠话不多,天凉灭林邑”的性格~~

    七郎心里都明白,但他不会拒绝。

    谁会抗拒升官加爵?

    前怕狼后怕虎,不如回乡种稻黍。

    他更感慨的,皇帝都已经谋划彩云之南了,那些老臣还沉浸在把控皇权的春秋大梦中。

    ……格局要打开啊!

    说完赵五郎的封赏,皇帝提到了赵四郎。

    “赵贵在吐蕃卖天宫琉璃,挣了一大笔钱,又挑起吐蕃内乱。知道内情的,都认可他的功劳,但……”

    “这件事毕竟不好拿到明面上说。”

    七郎默默点头,此时的人,都不注重经济战线。

    皇帝接着说:“借兵拦截吐蕃,又是一桩功劳。但……”

    七郎的心,随着皇帝的两个“但”,跌宕起伏得如山路十八弯。

    陛下你别“但”了,赏不赏就一句话!

    看七郎耳朵竖得老高,皇帝微微一笑:“但他非武将,私自到藩属国借兵、领兵出击,虽事有从权,到底不合规矩。”

    ……随便一个大唐官员都能到藩属国借兵,那还不得乱套!

    “兵部关于赵贵的封赏,分歧较大。朕思量之后,决定升他任鸿胪寺丞,加封朝议大夫。”

    七郎的心落回原地,立刻眉开眼笑地替四哥谢恩。

    鸿胪寺丞从六品上,朝议大夫正五品下。

    赵四郎这封赏,跟五郎、七郎比起来,当然是差天共地。

    但对几乎白身的赵四郎来说,已经是一步登天。

    今后人们提起赵盈跟李象的亲事,就不再是“华阳侯的侄女嫁给鄂王”,“而是鸿胪寺丞的女儿嫁鄂王”。

    皇帝见七郎一脸荣耀,笑问:“你没有意见?不用还一还价?朕听说你也很会做买卖。”

    七郎诚恳地说:“陛下封赏之重,已经令赵家诚惶诚恐,唯兢兢业业以报皇恩。再说,只要尽忠职守,还怕没有升官的机会吗?”

    皇帝愉悦笑道:“你这么说,日后朕不给你们升官都不行了!”

    这个赵子逊,连贪慕权势都如此坦荡,这才是真名士、真君子。

    七郎憨厚地笑着……

    白居易也封过朝议大夫,还乐滋滋地写出“吾年五十加朝散,尔亦今年赐服章。”

    老白五十岁加封朝议大夫都是值得高兴的,何况四哥?

    四舍五入,四哥就是白居易!

    内侍来布膳,君臣二人暂停说话。

    七郎一心想回家分享好消息,这一顿饭吃得有些快。

    等他回过神,发现自己食案上的饭菜已经一扫而空,皇帝的食案还满满的。

    皇帝顺着七郎的目光,以为七郎还没饱,大方地让内侍把自己的菜分给七郎。

    七郎:……其实我吃饱了。

    好吧,君主赐不敢辞,再吃一点也可以。

    等内侍撤去食案,皇帝叹道:“爱卿胃口真好,朕不如也。前些日子,孙道长进宫给朕测血压,给朕定了一些饮食禁忌,又有好些美食不能吃。”

    七郎同情地说:“那是挺不容易,臣去收集一份食谱,献给陛下。”

    皇帝只是随口抱怨一句,摇头道:“这倒不必。尚食局已经变着花样琢磨新菜品了。”

    七郎回长安后,就将唐璿做的那套血压计送给孙神医。

    孙神医得知原理后很快投入实验……即使只是查出“症”,也可以对症治病!

    年底长安城掀起了一股测血压的潮流。

    据说朝中几个老臣都测出高血压,又要扎针又要吃药。

    皇帝好奇之下也测了测,幸好高的不是很多。

    帝王的身体,一点不好都是大事。

    孙神医除了对症下药,还制定了系列饮食禁忌,一定要防微杜渐、控制皇帝的血压!

    黑齿常之和其他人的军功,由兵部按制拟定,不需要七郎操心。

    陪皇帝用了午膳,七郎走出宫门,悄悄松了松腰带。

    老爹说得好,老天爷的便宜不占白不占,别人陪皇帝吃饭都吃不饱,他能吃撑!

    等他回到家时,发现门口停了一串的马车。

    有董家、刘家、罗家这些常来往的,还有一些不常来往的。

    五嫂郭彩云在长安有一门远亲,曾借过郭家的钱。

    当年郭彩云的兄长郭彤想尚公主,到长安走这位族亲的门路,被无情拒绝。

    ……被拒绝很正常,人家要有门路,自家尚公主不好?轮得到你郭大胖子?

    但欠的钱也没还。

    郭彤脸皮薄,也不好意思要账,最终失望地离开长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