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品寒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71章 东风夜放花千树(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元宵节还是年轻男女约会的日子。

    七郎曾听家中男仆搓着手说,这夜乐游原的树林里、城中偏僻小巷,多有鸳鸯。

    嗯……也不必不好意思。

    谁年轻的时候,不是这么过来的?

    李象带着赵盈去观灯,赵家人笑呵呵的没有阻拦。

    孤男寡女?

    没看十几个护卫和几个仆妇围着吗?

    李象还穿着笨重的竹熊装,这样还想逾矩难度未免太大!

    顶多就是胖嫦娥和笨竹熊手牵手的……跨物种恋情。

    骆宾王和李家三兄弟神色复杂地看着笨竹熊背影。

    李象以一己之力提高了长安“如意郎君”的标准!

    正在议亲的李敬业居然被女郎问“会织围巾吗?不会?从辽东回来竟然不会织围巾?”

    李敬业:……凭什么从辽东回来的就得会织围巾?

    针线活不是女眷干的事?

    都怪李象。

    人家比你身份高还比你有心,找谁说理去?

    骆宾王在长安没有亲人,和赵家一起观灯很正常。

    李家三兄弟则另有目的。

    他们凑过来给赵家长辈行礼,然后一起围观杂耍百戏、凑在七郎身份说话。

    李敬业恳求:“赵叔父,你带我们去越州吧!我们给你做护卫!祖父说,只要你答应,我们就可以去。”

    李敬猷和李敬真也连连恳求。

    造反三兄弟戴着一模一样的狗头面具,看起来颇为滑稽。

    七郎淡定地说:“令叔过了节就启程回辽东,你们跟着去不好吗?男子汉大丈夫,要经得起扶余的冰雪。”

    李敬业抖了抖,他就是不想去辽东。

    去江南多好?

    炀帝都说“我梦江南好,征辽亦偶然”,去江南绝对比落在叔父手里好得多。

    李敬猷和李敬真知道李敬业在辽东的遭遇,这些日子都在想办法逃避。

    七郎接着婉拒……他才不要帮李家带熊孩子。

    李敬业年纪稍大,经历过磋磨还懂事一点。

    另外两个十来岁的,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狗见了都掉头跑的年纪!

    见七郎不答应,造反三兄弟对了对眼色……

    明的不行就来暗的?

    越入夜,街上的人越多。

    还有一些少年郎追在碧油车后吟艳诗。

    赵智、赵礼几个大孩子看得心痒痒的,和李家三兄弟、罗大郎、罗二郎追了上去。

    今夜还有男扮女装,女扮男装的。

    赵义戴着一个“踏摇娘”面具,穿着胡姬的裙子,看起来是个高挑的美人儿;

    易青青却穿男装,戴昆仑奴面具,两个人牵着手离开。

    七郎啧啧两声:“年轻真好。”

    董月明看了他一眼:“说得你好像很老一样。”

    七郎叹息:“当年元夜时,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如今孩子都三个了,不由得感叹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董月明也同时想起那年元宵,两人已经定了亲,在益州街头吃馄饨……

    骆宾王探出一颗毛茸茸的狼头,双目亮晶晶:“叔父,你这句诗真好!”

    七郎:“……你怎么还在?”

    多碍事?我跟媳妇说话呢!

    骆宾王瞟向孩子群中的红狐狸,一本正经地说:“我才不跟他们去。罗大郎和罗二郎穿成那样,会挨打的!”

    扮成黑白无常追着女郎吟艳诗?

    人鬼情未了?

    七郎一想也笑了:“还是你聪明。”

    赵家小孩子多,一群大大小小的动物在街上很显眼。

    喜儿和正儿的蜜蜂翅膀,小平虏的鹿角都被路上的孩子摸来摸去。

    长辈们虽看百戏杂耍,也留心小孩子们,防止被人冲散或遇到拐子。

    当然,长安、万年两县也不是吃干饭的。

    武侯在望楼轮值,居高临下地盯着全城;○

    灭火的水龙、水桶、火钩在各坊待命;城中还有人巡视……

    元宵节的庆典会持续三日,长安令、万年令都要在官衙留守,不能回家。

    到了子时,官府在城楼放焰火。

    自从内侍省对外出售鞭炮和烟花,如今烟花已经发展出好些花样。

    青白色的赛明月,紫色的如葡萄,在长安城的夜空次第绽放,正是歌舞喧天、灯烛匝地。

    七郎趁众人都仰望着天空,迅速揭开董月明的面具,在娘子脸上啄了一口。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董月明猝不及防,脸一片火热,见孩子们都被家人抱着看烟花,没有人留神这一边,才松了口气。

    这个人啊,刚刚才说老,转眼又成了跳脱的少年郎。

    七郎轻轻捏了捏董月明的手,露出得逞的笑容……灯火璀璨,一切尽在不言中。

    大白狼凑到红狐狸身边吟了一首诗。

    红狐狸大声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