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品寒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35章 百姓家的幸福(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赵义这老光棍,可说是赵家人的一桩心事。

    众人乐呵呵地商量下聘、摆喜酒的细节,赵义的脸色越发苦闷。

    赵仁重重地拍了赵义一巴掌:别苦着脸!得了便宜还卖乖?幺叔都说好的,能差吗?易家小娘子本事了得,你这辈子的饭都不愁了!

    软饭,真香~~

    赵义:我胃挺好。

    院子里觥筹交错,桌上摆满了食肆送来的肥鸡、蒸鹅、烤羊等各色美食,可七郎最爱的还是一根柴烂烧猪头肉。

    一下筷,就知道是娘亲手做的,烂熟入味、一吃一嘴油!

    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看七郎吃得像狸奴般杏眼都眯起来,周氏心满意足趁幺儿回来好好补一补,瞧瞧都瘦成啥样了?藲夿尛裞網

    得跟六郎看齐!

    乡亲们吃完饭,赶着出外城。

    这一回来的客人太多,家里住不下,赵家本来想在内城的客舍给他们住处

    可朴实的乡亲们都说:内城的客舍多贵啊!咱们那么多人,得花多少钱啊?就在外城行脚店住,热热闹闹!

    客舍的被褥太干净,我还不敢盖!

    外城行脚店是过往商人的旅舍,多数是大通铺,规模较大的也有院子。

    这些地方人多口杂,每日里说着各处的新鲜事,大碗肉劣质酒,不求精致但求实在,却合乡下人的口味。

    赵老汉顺着乡亲们的意思,亲自去外城看过,寻了两家环境还不错的,安排亲戚入住。

    如今,赵家兄弟送着亲戚到门口,安排好车马,热情嘱托:摆升爵酒那日,务必要到!

    晓得!那么远都来了,哪能错过!乡亲们乐呵呵的回应。

    他们拿了赵家给的误工费,这些日子正好在外城、西市到处闲逛,回家了可有得炫耀

    吃过长安的井水,就是见过世面的人!

    两个舅舅是长辈,住在赵家大宅。

    大舅舅周大通独自进京,没带妻子儿孙,大约也知道自家不受待见。

    到了长安,见赵家巍巍赫赫,正厅挂的一幅字,据说是先帝赐的,更是畏缩得手脚都不知往哪里放。

    这些年赵家越来越兴旺,周大通就越来越后悔。

    但男子汉大丈夫,妻不贤子不孝,又不是他的错总归都是命!

    周小石跟赵家就亲近多了,拉着七郎摩挲着肩膀手臂,骄傲又欣慰:阿全越发魁梧了,像我!

    周氏笑眯眯:我这几个儿子,体格都像周家人,脸就像赵家人,会长!

    周家人身材魁梧,周小石年轻时做货郎,能反打劫强盗。

    赵老汉年轻时,就一张脸最俊,哄骗得周氏死心塌地。

    赵家兄弟听到舅舅和娘亲夸奖,齐刷刷站成一排,动作一致地抱着手臂、挺起胸膛。

    这架势走出去,说是哪家山寨的悍匪都有人信。

    媳妇们有的脸红,有的捂着肚子直笑就六郎一个,魁梧过度了!

    赵六郎:我这叫宰相肚里成撑船!

    就算不做将军,也是宰相!

    周小石拉住七郎,絮絮叨叨:我这几年眼睛不大好使,做不得掌柜,刘家另外安排人打理商行。我在家里种一点辣椒、花椒,老安逸了!

    你表弟也争气,擅长算学。府学的先生说过两年让他进京试一试明算科。

    明算科属于科举中的小科,比不得进士、明经这些圣贤之道。

    但及第者通过铨选,做主簿、司户之类的官员还是可以的。

    七郎笑着点头:这样好!将来表弟当了官,舅舅舅母也是老太翁、老太君!

    周小石和顾芳儿顿时眉开眼笑,七郎开了金口,那必定是准的!

    胡英子坐在一旁,等七郎跟家里人都说了一圈话,才犹豫地说:七郎,你一场仗都打完了,四郎还没回来不知他在吐蕃那边是什么情况,能不能找人打听打听?

    屋子里的欢笑声顿时一滞对哦!老四咋个还没回来?

    有个词咋说来着?乐不思蜀?

    周氏连忙说:对!对!阿贵不是去卖琉璃,要卖两三年?我不担心别的,就怕他水土不服。

    绝对不是担心别的!

    七郎笑道:你们放心,我估摸着四哥出不了事。过两日,我去滕王府问一问,说不定四哥也立下大功呢!

    茶马商道,是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跟滕王一起商议的。

    用天宫琉璃挣吐蕃的钱,属于商业战争,赵四郎那里的情况,确实不好通过官方渠道向朝廷汇报。

    但滕王必定有一些内幕消息。

    这是一条隐秘的战线,赵四郎就算立功也不会摆上台面,但皇帝会清楚。

    胡英子松了口气:七郎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七郎明明是兄弟之中最小的,却又是整个家的顶梁柱、主心骨。

    天色不早,虽然还有许多话想说,各人也只能依依不舍地回房休息七郎回来了,以后说话的日子长着呢!

    赵老汉和周氏还要带喜儿和正儿睡,可这两个小娃娃挂在七郎身上不肯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