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品寒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91章 首创武举(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骆宾王计划留在长安参加科举,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他是赵都督的幕僚,但平日只代写一些文书,没献过什么好的策。

    如今蒙赵都督带着来长安,吃住在赵家,领着俸禄却不跟都督回辽东,反而求自己的前程,有过河拆桥的嫌疑。

    骆宾王曾提出搬出赵家,不再领幕僚的月俸。

    七郎挽留:我当初就说,你这个年纪正是求学的时候。你安心在我家住着,等中了进士再辞职也不晚。我当你如自家晚辈,不要生分。

    小骆手松,领了月俸就爱参加文会、诗会、饮酒赴宴没什么积蓄。

    长安租房又贵,他可不想见到这大才子又靠赌博为生。

    骆宾王听到晚辈,脸红了红,感激地留下了。

    心里打定主意,一定要金榜题名,向赵家提亲、将来好好孝顺七叔!

    七郎打量着骆宾王的神色,就猜出了年轻人的心思。

    他本来是想撮合骆宾王和赵盈,可知道李象的意思后,就决定先不提这件事。

    总得给皇孙几分面子。

    但他并不觉得李象和赵盈能成。

    新帝登基,除了封赏老臣和东宫属官,还有宗室。

    其中,加授鄜州刺史、荆王李元景为司徒;

    吴王李恪为司空兼梁州刺史;

    越王李桢加封左卫大将军

    庶人李愔提为涪陵郡王。

    本来也要加授滕王的,可滕王自己作死,先斩后奏出海寻仙药,弹劾他的奏折压了一箩筐,封赏更没有了。

    而李象,被封为鄂王,遥领鄂州别驾。

    遥领,就是虚领,不上任。

    李象年纪不大,皇帝还不忍心让大侄子就藩。

    七郎琢磨着,鄂王属于亲王,离吴王的封地不远,算是中等地方第一等是中原腹地。

    虽不是第一等,但作为皇侄子,已经是厚封了!!

    亲王妃的人选通常出自勋贵、旧臣、世家,以赵家的门第,盈盈想做正妃很难!

    七郎私底下跟赵四郎商量这个事。

    赵四郎苦恼:我就盈盈一个女儿,实在不想她去给人做小,亲王的妾也是妾!我寻思着,送盈盈回天明村躲一躲,这样会不会太刻意?

    七郎安慰:躲倒不必若是赐婚为正妃,咱们不好拒绝。若是妾,是可以拒绝的。皇室也不能强迫官家女做妾!

    赵四郎心里乱乱的,叹气:若是正妃,我就答应了!不是为了攀附权贵,而是这些年看着,皇孙对盈盈很有心。

    织围巾的皇孙,世上有几个?

    做父亲的,都希望女儿能嫁个知冷知热的人,一生平顺。

    七郎也挺喜欢李象,小皇孙对他很尊敬,跟自家侄子差不多。

    且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如今的局势,盈盈嫁李象都没有政治风险。

    但盈盈能不能做正妃,赵家决定不了,甚至李象自己都决定不了。

    兄弟俩悄悄商量了一会儿,七郎说:宗室子成亲都早,李象封了亲王,过了孝期就会赐婚。盈盈年纪不大,等李象定亲了,我们再给盈盈定亲。

    只能这样了,既不得罪李象,又不耽误盈盈。

    若是在这个时间里,皇帝更看重赵家,而李象又心意坚定,说不定能成!

    长辈们的烦恼,自然不必告诉小辈。

    盈盈这个大姐姐还是无忧无虑地带着弟弟妹妹们玩。

    七郎走到院子里,看见小娃娃们扎着包包头,在地上扒拉着什么。

    你们在干什么?

    赵盈举着一根小木棍,上面戳着一只拇指那么大的黄蜂,尾上尖尖的刺,看着就吓人。

    幺叔!这黄蜂在花丛里,我一下就戳中了!赵盈得意地炫耀。

    七郎调侃:眼力真好!可以练射箭,做神箭手!

    赵盈高兴地说:等我学好了射箭,还能去打猎!

    赵信等人羡慕滴看着赵盈,说起赵盈跟皇孙去皇家猎场的事可惜他们年纪小,否则皇孙就会邀请他们!

    七郎摸了摸小侄子们的头,对赵盈说:盈盈喜欢打猎?辽东那里有茂密的森林,能猎老虎和黑熊,你要不要跟我去?

    赵盈迟疑了一瞬,摇了摇头:我要读书,还要跟医女学医。我也舍不得爹娘和猫猫。

    七郎微微笑了笑,没有勉强。

    人和人之间是讲缘分的,盈盈和李象若真有缘,也许能跨越身份的鸿沟。

    七郎忙碌了一些日子,终于把武举章程编好了。

    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

    皇帝心里也惦记着这件事。

    新帝上任三把火,开创一件新的政策,正好试探试探老臣的态度!

    七郎编的章程,没有令皇帝失望。

    诏天下诸州宣教武艺,以兵部为主导,每年为天下武士举行一次考试,合格者授予基层的武职;

    考试分为技勇和兵法,技勇细分为: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

    朝廷仿国子监设立武监,设武学博士,教授《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