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从东方冉冉升起,照亮整个大地,阳光铺洒进太极宫,庄严的早朝正在进行。
这种例行早朝,通常是三省六部作近期工作汇报,先来一段称颂皇权,陛下英明成武,在您的光辉引领下,取得以下成绩
最后总结,又再感谢陛下,感谢各位领导。
大多数部门没有特殊的事,便在辞藻下功夫,工作汇报朗朗上口、对仗工整,令人听之如饮琼浆,夏日里通体畅快。
各部门汇报后,又有官员上报各地事务。
门下省谏议大夫刘茂出列,满脸沉重地说了辽东发生的一件耸人听闻事件!
竟有一吴郡人,名顾朔,以海贸为名至辽东,唆使家丁随从窥探官营盐场,意图破坏盐场,破坏辽东官府与周边各族的贸易!
刘茂用春秋笔法选择性地述说了事情的经过,像苍鹰把顾朔抓成轻伤的细枝末节就不必提了。
他愤怒控诉:陛下!辽东都督府与草原各族贸易往来,盐是重中之重。破坏盐场,就是破坏各族协定、破坏整个辽东的安宁!
高句丽灭亡才多少年?朝廷好不容易收复辽东、稳定局势,就有人来破坏。顾朔无论是为一己之私,还是有心叛逆、破坏边疆稳定,其心可诛!
七郎的信送给太子、萧凌,结果是刘茂出列。
作为谏议大夫,他有规谏讽谕的资格,三省至百司事有违失,皆得谏正。
官职中等,却可监察上下。
刘茂的大帽子一顶一顶的扣下来,殿内一片哗然。
看不出来,平日温文尔雅的刘大夫那么狠!
这个事件往小说,是盗窃官府财物,将宵小之徒按律判决即可都不必在朝堂上提。
刘茂一下子就把事情的高度定为破坏边疆稳定,是要致顾朔于死地,将整个吴郡顾氏拖下水!
狠,真狠。
心思敏锐的高官向前列的中书侍郎萧凌看去。
谁不知道赵全跟萧凌关系密切?辽东的事,萧凌肯定第一个知道!
刘茂出列,是萧凌的授意?
端坐上首的皇帝头戴通天冠,垂下的珍珠穗在阳光和殿中烛光的映照下光芒闪烁,让人看不清他的神色。
其实他已经知道了这件事。
太子收到赵全的告状信,便进宫禀报了皇帝。
赵全在信中委屈地说自己一片忠心,兢兢业业搞建设,结果顾氏居然跑来搞破坏,实在是太可恶了!
还老实交代了自己的鹰不小心抓伤了顾朔。
也就是轻伤,男子汉大丈夫,毁个容算啥?又没有伤筋动骨!
皇帝想朗声大笑,赵全真是太合他心意了!
皇帝正想整顿江东士族,防止他走之后,这些地方势力对朝廷阳奉阴违。
正想从何入手,赵全就抓住了对方的把柄。
皇帝也看向萧凌:萧卿熟悉辽东事务,对此事如何看?
萧凌出列,正色道:辽东位置重要、局势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顾朔若果真有意破坏各族贸易、边疆稳定,其所谋甚大!
兰陵萧氏也是士族,但和江东士族不一样。
从前朝至今,兰陵萧氏都积极入仕,跟江东那些圈地自重的格局不同。
现在,萧凌摆明了自己的立场。
皇帝微微颔首,又看向其他人:诸卿以为如何?
看看有谁倾向江东士族!
顾氏虽然没有人在朝中任高官,但家族底蕴在,故友世交还是有一些的。
有人反应过来,出列道:这件事,吾等是第一次听说。刘大夫是否言过其实?顾朔是吴郡顾氏郎君,岂会做危害国家的事?
当初征高句丽,顾氏还竭力助朝廷造船,对收复辽东立下功劳。
此次去辽东海贸,也是为了帮助辽东建设。赵全寒门出身,为谋求政绩,有些过激的手段,也在所难免,比如私自扣押顾家货船?
臣以为,此事不可只听一面之词!
短短时间内想出这样的辩解之词,还内涵七郎抢夺货船,也是个人才。
又有人出列,假装公正:张大夫此言差矣!赵全虽出身低微,但屡屡为朝廷立功,想来不至于作竭泽而渔的事。此事不过是顾家仆从私自行为,顾朔恐怕都不知道赵全年轻,难免小题大做。
一口一个出身低微,将看不起寒门摆在脸上!
刘茂忍着气,冷笑:赵全家世清白、进士科状元,谈何低微?你是质疑陛下用人的眼光、朝廷取士的公正吗?
我也是寒门!
你这是当着和尚骂秃子,叔可忍婶不可忍!
双方打起了嘴炮,一个说对方为搏名声,乱扣罪名;另一个指责莫不是收了顾氏好处?
本朝尊重朝臣,大臣早朝是有坐席的,一言不合撸袖子破口大骂的都有。5八一60
有时候吵得厉害,皇帝火气上来了,把双方一起撸了官赶出去。
此时,皇帝却稳如泰山地听双方争执,哪些人倾向江东士族,哪些人是墙头草,也看出来了
因文采斐然、会说话受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