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品寒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75章 是否乘胜追击(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易二郎不愧是算命准得招天谴的神棍,只见他拿出三枚古旧的铜钱抛了抛,肃容道:西方白虎主兵,恐怕有兵器藏于其中。

    西方?

    西到哪里?

    这范围可就大了七郎立刻让人去审问扶余隆。

    蜀王看七郎都如此信任易二郎,机灵了一回,说道:你随我回京,我将你引荐给父皇!

    举荐一个有本事的人,也许父皇能消消气,减轻他被俘之罪?

    有得见天颜的机会,易二郎却婉拒:我家人都在辽东,且我已誓死效劳赵使君,不好再去别的地方。蒙殿下好意,我却没有出仕的官运。

    赵使君气运旺,打他都不走啊!

    蜀王不高兴地说:你敢拒绝我?

    但他也不好强逼有本事的人,都是骄傲的,孙神医就曾数次拒绝朝廷的官职。

    七郎摆了摆手,劝道:此事不急,回去再商议。

    好朋友的面子,蜀王当然要给他甩了甩袖子,不想搭理易二郎了,索性带着人去看百济宫妃。

    七郎一边让人去寻找可能存在的兵器库,一边跟李德謇、孙仁师等汇合。

    看着空荡荡的百济王宫,七郎露出了畅快的笑容。

    捡漏、抢救文物都是顺手牵羊,这一战真正的收获是又改变了历史。

    百济王扶余义慈在逃,国内还有其他兵力,百济还不算灭亡。

    但拿下都城任存城,是一个象征性的事件,能让百济五部、三十七郡惶惶不可终日!

    对于一心想避免历史惯性三韩脱离大唐、辽东成为外邦这种惨事的七郎来说,改变历史就是他的重任。

    辽东、乃至燕云十六州,绝不能像另一个时空那样脱离祖国怀抱!

    接下来,就是与圆通师兄进一步合作,灭了整个百济,再找理由把新罗收入囊中。

    倭国既已入局,也不容其脱身从梦中的记忆看,倭国有一处大银矿,也有利可图?

    七郎盘算着,心中已有一幅广阔的地图。

    孙仁师和李德謇终于控制住任存城,来到了百济王宫。

    和被战火蹂躏过的内外城相比,王宫建筑完整,但里面的东西就

    李德謇咂舌:扶余义慈迁都带走的东西不少啊!咱们得把他追上才行!

    这搬得比蝗虫过境还干净,扶余义慈也是个人才!

    七郎略过财物的问题,一本正经地说:追是肯定要追的我们在任存城过冬休整,再派人跟新罗联系,一则问他们要粮草,二则汇同出兵。

    新罗跟百济是宿敌,既然要灭百济,新罗怎么可以不出力?

    灭百济?李德謇诧异地问,赵使君,我们原本领的任务是拒敌于海上,攻占任存城是顺势而为。若要灭百济,是否应该请示朝廷?

    他还想着追一追扶余义慈,抢多些战利品就好了。

    灭国之战,可不是儿戏!

    当初征高句丽,朝廷准备了多久?

    明面上出动多路大军,集齐朝中宿将;暗地里,更是从前朝至今,磨刀霍霍数十年,才一雪前耻!

    孙仁师也犹豫地说:魏都护让我接回蜀王,如今已完成任务。边境摩擦是常事,在可控范围,若是要灭一国,牵涉太大。

    赵使君啊!你只是安东州太守!朝廷可没有封你为征东夷大总管!

    擅作主张,是不是不太好?

    其他将领也都面露犹豫,他们现在已经立了大功,若是再继续打下去谁知道结果如何?

    再说了,灭了百济又有什么好处?

    朝廷对外征战,历来是打服了,收到降表就作罢,并不一定要占领其国土。

    这些穷山恶水的偏远之地,占领了又有什么用?徒增朝廷负担!

    抱着这种观念的人不在少数。

    比如我朝打败了吐蕃,也没有一鼓作气占领吐蕃,就是觉得占了也没用。

    七郎见众人都不同意,拉着将领们入座,推心置腹地说:不是我好大喜功咱们这一战,收获满满,我回朝升官受赏都不成问题。

    我一定要灭百济,是因为留着它,迟早是个隐患。如今我朝在辽东势大,它还敢勾结倭国来犯。我朝万一势弱,三韩半岛还有我们的立足之地吗?

    无数先辈征讨高句丽,就因为卧榻之侧不能容此猛虎,如今也是一样的且百济也是农耕文明,熊津江流域能种稻谷,百济人还会养蚕。三韩半岛跟吐蕃不一样,是有利可图的!

    这么说也没错

    李德謇勋贵出身,知道朝廷对三韩半岛的重视。

    萧凌那样的人,都派到辽东来任都督。

    但是,没有朝廷的诏令李德謇犹豫地说。

    七郎正色道:《孙子兵法》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将士出征在外,当有自己的权衡。我们如今一举拿下任存,占领了熊津江下游流域,又有平壤、新罗为补给,这是千古绝佳之良机,正可一鼓作气灭了百济。

    陛下雄心壮志,太子亦有攘平东夷之心。吾欲扫平东夷,颁大唐正朔于海表。

    说着,朝长安方向行了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