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幼年,头发自然下垂,称垂髫;年龄增长,头发在两边头顶扎起,像犄角般,称总角;
十五岁时,两股头发合成一束,在头顶挽成一个髻,就叫束发。
二十加冠,就是向亲戚们宣布:家有男丁长成,可以顶门立户。
这寓意,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祝福和期待。
七郎一步步登上高台,因赵氏祖宗在西南方,他面朝西南方而跪,随后和大宾、赞者行礼。
充作司仪的摈者,负责唱礼,通常由冠礼之人的兄长充当。
可七郎的六个哥哥都不在,就由丹东令崔明担任。
礼!崔明亮开嗓门,肃穆地喊道。
四周观礼的人被庄重的气氛感染,静静地看着台上这就是礼,我泱泱大唐,是礼仪之邦!
接着,充当赞者的卢照邻,念了一篇醮文敬告赵氏先祖,骈四俪六、文采斐然。
七郎竖着耳朵听着,又飘了~~卢照邻为他写的醮文!《赵太守冠礼赋》,必流芳百世啊!
赞者念完醮文,七郎朝西南方再拜,然后退到高台后,梳起发髻,再次出来。
这才是加冠的开始。
一加布冠,始加元服!礼!崔明朗声诵道。
七郎端正地跪坐在席上,萧凌为他戴上缁布冠。七郎起身,在高台上朝四方宾客行礼。
台下众人看了,都纷纷赞叹,赵使君霞姿月韵,站在萧郎身侧,竟没有被掩盖下去!
加了布冠,意味着成人了,有资格处理人际交往的大小事,可为一家之主,也有了从政的资格。
七郎朝观礼者再次行礼,退到室内,换了官服出来、腰佩宝剑。
这一回,他的步履更加从容、坚定,眉宇间英姿勃勃。
萧凌欣慰地看着七郎一步步走近,这就是我大唐好儿郎!
二加皮弁,敬尔威仪!礼!崔明再诵。
这一次,加的是皮弁,用白鹿皮做的冠,因七郎有华阳县子的爵位,冠上还有宝石装饰。
这顶皮弁,也是萧家为七郎准备的,其心意令人感动。
朝服皮弁,为士族首服。七郎进士科状元,又有爵位在身,由兰陵萧氏为他主持冠礼,代表着接纳赵家进入士族的阶层。
庄重的官服,皮弁革带,行走间衣带当风。
七郎立于高台之上,秋日的阳光直落,冠上宝石熠熠生辉,衣裳彩绣辉煌,整个人似乎笼罩在光芒中。
观礼的各族首领受光芒震慑,一时间有些恍惚,对大唐文明更加仰慕。
高台屏风后,董月明看着七郎,目光中都是骄傲。
这个丈夫,是和她青梅竹马长大的!
四舍五入,是她的童养夫!
加皮弁冠的意义,是男子可以从军,有了保家卫国的责任。
七郎再次朝四方作揖,又退了下去,取下皮弁。
受宗祠祭,三加爵弁!礼!
爵弁由丝帛制成,冠垂红带,为士族冠、婚所用,庶人不得佩戴。
加了爵弁,意味着有了祭祀权。
如此三次加冠,即三加迷尊,加有成也,寓意着冠者的德行与日俱增,从此担负起参政、从军、祭祀祖先的责任。
七郎的冠礼到此,就算礼成了。
若是天子、诸侯、亲王等,还有四加,加衮冕、玄冕,这是寻常人不能逾制的。
多谢萧大哥!
七郎再次正身揖礼。
萧凌含笑颔首:阿全良才,今日元服,吾心甚慰。望你今后能忠君爱国、为国为民、青史留名!
说完,给七郎还了半礼。
七郎诚挚地说:谨遵萧大哥教诲!
男子加冠,从此摒弃少年顽劣,做到齐服色、正行止;居庙堂之高,敬奉君主;出仕地方则仁政爱民;在家须孝敬父母、友爱兄弟。
接着,萧凌向众人宣告,七郎的字是子逊。
名与字的关系,或是意思相近,如周瑜,字公瑾;或是意思互补,如韩愈,字退之。
正所谓满招损,谦受益,七郎名全,即圆满之意,如今起字子逊,是期许他谦虚谨慎。
这个字,是罗先生提前起好的,如今由萧凌宣布。
从此,七郎就是赵全,赵子逊。
和常山赵子龙,就一字之差,差不多的,他就是赵子龙了!
嘉礼已成,由主家设宴招待宾客。
今日来的客人很多,太守府前庭后院都摆满了席位,热闹非常。
七郎庆幸董月明带着赵义及时来了,否则就凭他手下的那些人,还真招待不过来。
七郎的礼节还没结束,他抓紧时间换下庄重爵弁冠和官服,穿上常服、戴缁布冠,到客室向崔夫人行礼。
客室设有古朴典雅的屏风,崔夫人和各家女眷坐在屏风后。
七郎在屏风外行礼,女眷们透过屏风镂刻的花纹,隐约能看到青年的身影。
崔夫人端坐,双手闲适地摆在腹部前,宽大的袖摆在身侧铺展,银丝彩绣流光溢彩,发上的流苏金钗灿烂夺目这是清河崔氏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