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丢官!
七郎听人介绍了高盐官和营口盐场的关系,啧啧几声但他并不是来查税的,暂时假装不知道其中的问题。
本官从前在益州,只见过井盐,没见过海盐。听说营口有盐场,特来见识见识。七郎和煦地说。
高盐官勉强笑道:剑南道的盐场,是很出名的,我这里只是小盐场,远远不及。
井盐盐场,主要分布于剑南道、山南道、陇右道、江南道。其中剑南道的井盐,就是赫赫有名的大盐场。
七郎淡淡一笑:小盐场?扩大产量,也不是不可能。
听七郎口气那么大,高盐官反而放了心。少年人不知天高地厚,煮盐是那么容易的?
高盐官从容地带着七郎等人去了海边的盐场,这里一切静悄悄的,只有涛涛海浪声。
今日没开工?七郎疑惑地问。
高盐官更确定七郎不懂行了,笑道:营口盐场每年自十月起,到第二年正月间,伐木烧柴,熬煮海盐。如今已是三月,自然不煮盐。
你看不出我的产量,看你怎么说我偷税!
只在十月到正月煮盐?这是何道理?七郎诧异地问。
高盐官说:这个时段煮盐,是古时传下来的规矩。我想一来冬日农闲,能招得民夫砍柴煮盐;二来,盐民煮盐,需要日夜烧火,连续煎熬十天才能熄火。若是天热,人怎么受得这烟火之气?
有道理。七郎笑着点头,那不用木材煮就不受时间限制,岂不是能扩大产量?
这么天真的话,不仅高盐官觉得好笑,就连随行的官员都忍不住掩面。
赵太守,你不懂就少说话,有点丢人啊!
七郎淡然问:怎么?不可能吗?
他当然知道,此时从北到南的盐场,都是烧火煮盐,成本高又耗时耗力。
成本更低产量更大的晒盐法,要到老赵家的大宋才普及!
他又一次,站在了历史巨人的肩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