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品寒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10章 赵家祭灶(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蜀王府的拨霞供,是七郎童年遭遇的挫折,能够不留心理阴影,多亏他心大。

    今日这一顿,七郎决定把曾经给童年的自己一个交代,把挫折都吃掉!

    冬天和火锅是绝配哦!

    蜀王吃火锅,通常都是自己一个食案,一个小锅。

    但这一次,驿臣准备的却是一个大铜锅,解释:辽东这里的人吃火锅,都是用大锅,一家人一起坐在火炉旁,更暖和热闹。

    蜀王觉得有失身份,又想发怒。

    七郎笑着劝说:就是这样好!准备几双公筷和公勺,干干净净!殿下,听闻圣上当年带兵,都跟将士同吃同住呢!

    蜀王心中一动,不再反对。

    若能以此收服赵七郎,就挖了老九的墙角!

    大铜锅里清汤翻滚,一碟碟处理好的食材摆放在旁边的长桌上。

    七郎一一看去,鹿肉、羊肉、兔肉、鸡肉都有,也有榛蘑、木耳、豆皮之类。

    殿下,这不是驿馆的饮食标准,是驿臣特意从外头买来的。七郎提醒。

    蜀王有心收复七郎,故作大方地说:知道了!若还不够,再让人去买一些回来!

    然后让随从取钱给驿臣。

    七郎笑眯眯地朝驿臣使了个眼色殿下都发话了,再去看看有啥贵的!

    本朝官员出差,是有餐饮标准的。

    规定得还比较细,以皇帝向来节俭的风格,就知道这标准不会太高。

    陈长史等人平日不好搞特殊,今日有机会宰蜀王一顿,全都强忍着笑,矜持地吃得肚皮浑圆。

    吃完火锅,蜀王果然留着他们不让走,七郎只能舍命陪王爷,一不小心又赢了一些,到临近天亮才打着哈欠回都督府。

    蜀王等所有人都走了,才猛地发现,他这一夜输得有点多。

    再来多几局,他在益州搜刮的,都得姓赵。

    七郎在辽东的风雪里宰肥羊,天明村的赵家也在欢欢喜喜的准备过年。

    这一日,是祭灶的日子。

    赵家的厨房热火朝天,小孩子们都在门口探头探脑,时不时问:好了吗?可以吃了吗?

    张氏笑着赶开他们:功课都做完了吗?围在这里!

    要过年了,不用做功课!小孩子们笑嘻嘻地说。

    董月明抱着女儿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看满院的小孩子追逐打闹。

    九月底她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叫赵禧,小名叫喜儿。

    因周氏还在张老太太的孝期,满月时没有摆宴席,亲戚们送了鸡蛋、母鸡来探望。5八一60

    董月明心性豁达,并不会难过。

    至于生的是女儿,也没有失望。

    她自小骄傲,自认是天明村第一聪明人,从不觉得自己比男子差什么。如今自然也不觉得女儿比男孩差。

    唯一的遗憾,就是七郎不在身边。

    也不知他在辽东过得如何?

    身边有阿虎他们,安全是不用担心的。

    赵家男孩多女孩少,长辈们都不在意生男生女。

    周氏和赵老汉爱屋及乌,这是幺儿的孩子,就是他们的心肝宝贝!

    两个老人看到孩子,幸福的笑容就停不下来,议论:喜儿的眼睛像七郎,乌溜溜的,瞧着就聪明!

    跟七郎小时候一样机灵,一点点大能认人呢!

    这么小当然不会认人,但亲祖母、祖父的眼神就是这样,觉得自家小孙女天下第一聪明!

    小赵盈看到爷爷奶奶傻笑,老气横秋地叹了口气李象说得对,一代新人换旧人,她早就不是爷爷奶奶最爱的小孙孙啦!

    盈盈快来!桂花糕好了!堂哥赵智一声呼唤,赵盈立刻忘记烦恼,欢呼着冲过去。

    张氏端着大盘子走出厨房,上面盛着一个多层桂花糕,点缀着松子、红枣等干果,淋了一层亮晶晶的桂花蜜,闻着香甜诱人。

    小馋猫们全部流口水。

    张氏笑骂:不许偷吃,这是祭灶用的!

    又问董月明:月明,我们按你的方子做的,你看看做得可好?

    董月明笑道:就是这样,嫂子们手艺真好!连我看着都馋了。

    等祭了灶,留最大块的给你!张氏慈爱地看着董月明。

    月明比她女儿还小,在她眼里就是小孩子。

    小孩子都爱吃甜食,家里有什么甜点,张氏都下意识地给董月明留一份。

    除了多层桂花糕,赵家还准备胶牙饧和酒。

    桂花糕和胶牙饧都是给灶王爷甜嘴的,酒也一样。祭灶的时候,要把糖和酒抹在灶王像的嘴上,让他上天说好话。

    灶王是男人,所以拿竹筷沾酒水和糖浆喂灶王的任务也是男人的。

    赵老汉领着一众儿孙,烧了纸钱纸马,送灶王爷上天,这祭灶就算完成了。

    小孩子们眼巴巴地看着桂花糕,亦步亦趋地跟着,听到长辈说可以吃了,立刻一拥而上要吃桂花糕。

    这还是家里第一次做这么大的桂花糕,一看就好吃!

    虽然人多,却不乱,这群孩子按年龄大小,一个个排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