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郎第一反应是,六哥六嫂进京了?
终于来了!
他正迫不及待地想告诉更多的家人,他中状元了!
七郎和赵四郎匆匆赶到门口,就听到响亮的、熟悉的乡音。
竟然是浩浩荡荡的一大群人!
车马行的马车一排停在路边,车里的人一个个的下来
就是这里?额滴个乖乖~~真的是大宅子咧!
长安就是长安,这街道就是宽敞。
亲家真的莫有吹牛嗦~~
赵四郎也浑身一震这大嗓门,老丈人也来了?!
兄弟俩连忙迎了上去,只见第一辆马车上,赵老汉扶着周氏跟大侄女赵琴先后下来
爹!娘!你们咋个进京了?七郎惊喜得跳起来。
赵老汉乐呵呵地说:还不是你六哥说,你这回肯定中的。我寻思着,你这大宅子也住得下,索性就把亲戚们请来了,一起庆贺庆贺。
儿子中状元这样的大事,那可不得好好显摆!
周氏扯了扯赵老汉,小声问:七郎,你到底中了没有?
先别那么大嗓门啊,万一没中让邻居们看笑话了!
七郎汗颜幸好是中了,否则这浩浩荡荡的一群人进京,得知他没中那他就得挖个地缝钻进去了。
中了,中了状元。七郎一脸平淡地说。
仿佛在说今天天气真好一般。
可他是周氏生的,周氏一听这语气,就知道小七郎的尾巴又翘起来,又好笑又欢喜:娘的小七郎就是本事!
后面的马车里,赵六郎夫妇带着孩子、胡屠户老夫妻、阿旺、张氏的兄弟、孙猎户真的是把亲戚们都请来了!
这些亲戚们笑呵呵地说:我们阿全是菩萨身边的童子下凡,中个状元而已,有什么难的?
嘿嘿!我们也沾阿全的光,到长安城来见见世面!
七郎兄弟连忙和亲戚们打了招呼,又结算了车马钱,才请爹娘和亲戚们进家门。
亲戚们见到这宽敞讲究的宅院,又是连声赞叹:都说你家在益州的宅子好,我看不如这里!这才是当官人家的气派呢!
七郎谦虚地说:大家过奖了!这整个坊的宅院,大多是这样的格局。
了不得!这得花多久才盖得起来啊?众人高高兴兴地四周参观。
连仆从住的倒座房也连连称好比乡下的土坯房可强多了。
又见赵家请了随从、仆妇,更是羡慕不已,能请下人,就真的是大户人家了。
胡屠户夫妻张望了一番,问:英子和孩子们呢?不是说英子也要生孩子了?
赵四郎后怕不已,幸好英子救回来了,否则明年今日就是他的忌日了。
不等他回来,胡英子听到声音,带着孩子们迎了出来,两个健壮的仆妇抱着双胞胎儿子。
胡屠户夫妻眼里再也没有其他人,三两步上前跟女儿、外孙们说话了。
赵老汉和周氏也双眼发光地上前,一人抱一个小孙孙。
胡屠户看着一群孩子们,骄傲地说:亲家!我家英子可对得起你们老赵家了,儿子就四个了!
赵老汉连连说:英子是咱家的大功臣!大功臣!
亲戚们也都围过来,一人一句地称赞,对老赵家开枝散叶的能力羡慕不已。
这不用多少年,赵老汉一个人就繁衍了一个家族啊!
众人说笑着一起进到正厅,寻了地方坐,热热闹闹地说话。
他们这么大的阵仗,罗先生和刘植也从书房走了过来。
刘植眼眶红红的,却多了一份一往无前的神采,也不知罗先生对他说了什么。
赵老汉等人又和罗先生相互见礼。
周氏感激地说:阿全能有今天,真是多亏了先生。这个孩子,您费的心,比我们做爹娘的还多,您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
罗先生捋须笑道:阿全自己争气!他也是个孝顺的孩子,我能收到这样的学生,是我的运气。
周氏却执意让儿孙们都郑重地朝罗先生道谢。
赵家兄弟便请罗先生上座,领着一群小孩子毕恭毕敬地行礼道谢。
赵四郎还说:还多亏了先生教我家的几个孩子!
罗先生哭笑不得:这是管了一代还得管下一代?
但他也知道赵家是厚道的人家,并没有什么坏心思,和煦地让孩子们起来。
赵盈最机灵,跑到罗先生腿边说:我爷爷奶奶都抱弟弟,不抱我了。以后我服侍罗爷爷!
这个小猪崽,长得讨喜,说话也讨喜,罗先生历来喜欢她,笑着点头:好,你到罗爷爷这里来。
一屋子喜气洋洋的,刘植终于找到机会说话:各位,我宣布一下,我也中了进士。
屋子里顿时为之一静。
刘东翁家的二郎君,大伙儿都是晓得的。
听说刘家要刘植去考府学,刘植觉得自己考不上,先斩后奏地带着人跑到南诏去卖糖,气得刘东翁大骂臭小子
怎么的?考不上府学,也没进过国子监,直接考中进士了?
村长的儿子阿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