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品寒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3章 布局四方(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滕王举荐吴王出使这个事,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有些人猜测,滕王和太子关系密切,是为太子排除异己说不定就是希望吴王有去无回。

    但以七郎对滕王的了解,七郎知道滕王是真的在为吴王打算。

    以一个叔叔的身份,希望保全每一个侄子。

    滕王不像七郎,能够预知未来。但他却敏锐地察觉到这个三侄子的危机,想为他增加功劳,添一层保障。

    当然,滕王也算是为太子谋划毕竟杀害亲兄长不是什么好名声。

    历史上吴王谋反案,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许多人都为吴王可惜,认为他是被冤枉的。

    历来藩王谋反,要么是觉得自己有绝对的把握,一定可以成事;

    要么是被逼得没办法了,不反也是死,干脆拼一把;

    第三种就是纯粹的脑子有问题。

    吴王脑子没问题,到那个时候也认命了。他要是真有谋反的准备,也不会一点反抗之力都没有,直接被押回长安问罪处斩。

    嗯,人狠话不多的高宗连赐死的体面都不给,直接在西市独柳处把哥哥、妹妹当众处斩。

    吴王出使,是历史上没有的。所以算不算改变吴王的命运了呢?七郎嘀咕着,而这件事的首倡者是小乔,所以算是小乔改变了历史?

    兴国寺中,慈惠禅师沾着茶水在桌上描着一幅地图。

    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萧凌、刘茂、刘植、赵贵这些人全都跟圆润有关联。禅师微笑,这一局棋布下去,才是百年大计啊!

    解决东北、西北的威胁、同化西南、瓦解东南士族这大唐盛世,当可维持更长的时间。

    四方已布局,最重要的却还是中枢。

    武周代天下?

    圆润又会站在哪一方呢?

    想到圆润回京后,问他关于头风可有好的防治方法,慈惠禅师心中已了然。

    七郎这日应窥基的邀请,到兴国寺的译经场,帮窥基翻译经书。

    这译经场非常开阔,除了玄奘法师的九大弟子:窥基、圆测、普光、法宝、神泰、靖迈、慧立、玄悰、神昉之外,还有上千人。

    这些人都是从各大寺庙抽调而来,协助玄奘法师译经的,算是法师的记名弟子。

    其中有一个人在这亮蹭蹭的一片光头中格外醒目。

    窥基顺着七郎的目光看去,介绍:那是辩机。十五岁在长安大总持寺出家,是法师道岳的弟子。他今年已经二十六岁了,潜心修习佛法十年,如今除了译经,他还协助师父撰写《大唐西域记》,是师父的得力助手。

    严格来说,辩机不是玄奘的嫡传弟子,人家有自己的师父。

    但是如今辩机协助玄奘译经,也可算是弟子了。

    七郎一听到这个名字,就瞪大了眼睛乖乖里格隆~这又是个鼎鼎有名的花和尚啊!

    因为某些不可说的缘故,辩机的名气比窥基这个玄奘大弟子都大!

    原来是从其他寺庙来的,难怪我从前没见过。七郎笑了笑。

    窥基见七郎没有和辩机结识的意思,也就不介绍了。

    他本人对辩机是很有好感的,因为这是真正有才华的人,不仅精通佛理,还文采斐然要是人人都像辩机那么能干,还要他干什么?

    他就可以更早还俗了嘛!

    窥基心心念念想还俗,现在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译经就拉上七郎帮忙。

    七郎在译经场忙活了小半日,又去慈惠禅师那里蹭饭。

    他已经发现啦,禅师把益州文殊院的厨子大和尚带到长安了,能做好多好吃的甜点。

    慈惠禅师和蔼地看着七郎,等他吃完之后才说:你最近印堂带有血气,出门要尽量小心。

    七郎正心满意足地揉着小肚子,闻言怔了怔:师父,你说真的?我天天照镜子,什么也没看出来。

    那是你的双目被红尘掩盖,看不透虚妄。禅师高深莫测地说,你自己做好防备吧!

    七郎摸了摸下巴:天子脚下,总不会有匪徒。所以多半是小事吧?我也不可能不出门,十天后还要请太子去看我新做的火器呢!

    禅师说:祸福天定,你强行躲开,只会遇到更大的劫难,不如顺其自然,自能化解。

    七郎知道师父是有真道行的,心中暗暗记下了这件事。

    虽然有了防备,七郎也没想到师父的话这么灵。

    兴国寺在长安城外夏侯村西,离城有三十里。

    出了山门到山下,就是夏侯村,村民大多是寺里的佃户。

    离开夏侯村,就是一片连绵的田地,此时正是麦子成熟的季节,麦田郁郁葱葱、一片金黄。

    七郎和窥基乘着马车一起回城,他们今日约好去安氏楼听闻楼里新来了两个新罗婢,跳起舞来别具风情。

    窥基还是招摇的三架马车,赶车的是尉迟家的家丁。

    萧大哥去辽东了,我特意跟他说,可以做人口的贸易。那些扶余人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靠捕猎为生,非常辛苦;新罗婢温顺美丽,很受中原达官贵人欢迎何不招揽扶余人、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