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月明回京,七郎当然是最高兴的。
他也没什么坏心思,就是想有闲暇的时候,跟师姐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舞谈到人生理想这样子。
两家人一起吃过饭,七郎就带董月明去看院子里的蔬菜。
四嫂来了,我们都能吃上自家种的菜了,总算没浪费这个院子。七郎神气地说。
他刚刚看了家书,六嫂生了个儿子,就是小赵良。
家里又添丁加口了,当然是大喜事。
可是距离老爹七七四十九的目标还很远,今后他要加把劲才行啊!
董月明站在葫芦架下,看着满院子绿油油的生机勃勃,赞道:你四嫂真能干!不过我觉得种一些花也好。
都听你的,你说种什么就种什么!七郎立刻说。
这对未婚夫妻笑盈盈地对望了一会儿,七郎说了这半年来的事。
董月明认真听完,微微皱眉:先生不阻止小乔吗?进东宫并不是什么好的选择。
七郎想到这个事,也有些泄气:小乔铁了心,先生也不好强行阻拦。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她要去就随她吧!我听滕王的口风,太子也知道了小乔这个人,同意她进宫。
太子妃之下,有良娣二人、良媛六人,其下还有各低阶侍妾。如今太子娶了太子妃,刚纳了萧良娣,良娣的名位还有一个空缺。小乔是我们师侄,她要进东宫,我自然希望她名分高些。
但她家世到底寻常了些这件事可不就一时僵住了。
罗乔请七郎帮她谋划,要当就当高品级嫔妾,可是东宫那里说,最高只能给良媛的名分。
董月明垂眸想了好一会儿,说道:我去和她谈一谈,看能不能劝她回心转意吧!唉,她要是进了东宫,二表哥恐怕会伤心。
七郎一想也有些惆怅,刘二胖让人送了信来,他和阿义到了越州,跟圆真的人接上头了。
这几个月,他们带着和尚们一个个村宣传水蛊防治的事,摩拳擦掌地想做出一番事业。
他的信中还特意问候了小乔。
要是让他知道,他这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也是挺伤人的。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七郎突然问:师姐,假如没有遇到我,你会嫁给谁?
董月明说:我不知道。
七郎自己琢磨,假如没有他,刘茂也许会受齐王谋反案的牵连,说不定会丧命;
然后刘家和董家大受打击,更加需要攀附权贵,从亲戚关系来说,嫁越王最有可能。
未来的某一天,越王反对武皇的时候,全家被端了。
七郎越想越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大,拍着胸口庆幸:幸好你遇到了我!嫁给我就好了,不会让你经受苦难!
董月明翻了个白眼这话说的,她不嫁给赵全,就没别的选择了吗?
其实七郎不知道,京中好些人家,都动过娶董月明的心思。
两人坐在瓜架下,叽叽咕咕地有说不完的话,直到董夫人要离开了,七郎才依依不舍地送出门。
师姐!我明天下衙了再去找你,你别出门啊!七郎挥着手说。
知道啦!董月明应道。
董夫人嘴角含笑,这两个孩子的感情可真是好啊!
董家进京之后,就将之前物色好的西市一家牛马行买了下来,又在务本坊买了一套宅子,方便董昊去国子监上学。
七郎得知之后,还有些郁闷,怎么买在务本坊呢?两家不在一个坊,宵禁之后就不好来往了!
董家搬家的时候,办了一个小小的乔迁宴,请了在京的亲友。
七郎这一回以董家准女婿的身份跟董昊一起招待客人。
然后他发现有一个人的眼神有些奇怪。
这一位是检校中书侍郎许敬宗的夫人。
检校中书侍郎负责起草诏书,是天子近臣了。这位许夫人的姿态很高傲。
但她看七郎的眼神,却不仅仅是高傲,而是轻蔑、鄙视和淡漠。
一个人的脸上将三种神色融汇其中,七郎莫名地起了一臂的鸡皮疙瘩他没有得罪许家吧?这算是怎么回事?
这样的高官,能不得罪还是不得罪好啊!
送许夫人到二门后,七郎小声问董昊:你们家跟许家也是亲戚?
董昊轻声说:不是的。因杨老夫人认识的,她家跟我家买过两回马,有了些来往。
七郎见董昊不知情,便暂且按下此事,待宴席过后再去问董月明。
那许夫人进去后,和董夫人寒暄见礼,看着董月明说:几个月不见,大娘竟然都定亲了,真是意想不到!
董夫人接道:他们两个是同门师姐弟,知根知底的,又有先生做媒,便把亲事定了下来。
董夫人暗暗叹了一口气,自家怕是得罪许家了。
这许夫人有个小儿子,性情暴戾纨绔,面上又有狰狞疤痕,入仕无望,婚事高不成低不就。
许夫人觉得董家也是老士族,董月明美貌聪慧,正好配自家儿子。
但她又自恃自家门第高,没有提出这件事,只暗示了两回,想让董家主动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