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二十一天就能养成一个习惯,七郎从出征到现在不知过了多少个二十一天,还是觉得不习惯。5八一60
此前去高昌抢救珍贵文物,是跟在大军身后慢慢走,没亲眼看到残酷的战争。
而这一次
睡梦之中,都能看到一片血红,听到嘶声裂肺的哭喊。
而这一切,他都是参与者。
梦中,他又潜意识的念诵佛经。
他告诉自己,这一幕只不过是过去千年里反复出现的一幕。
征高句丽不义吗?
前朝开皇十八年,高句丽王高元发兵进攻辽西,营州总管韦冲发动保卫战
这是高句丽主动发起的挑衅!
高句丽同样野心勃勃,否则也不会占据汉四郡!
正如罗先生所说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患!
只有彻底征服高句丽,才能让双方冲突平息。
在此之前,任何悲天悯人都是无意义的。
经过战争的洗礼,十五岁的赵全,心性更加坚强,再不是过去顽皮狡黠、快活自在的小七郎了。
此时的辽河下游,是一片滩涂,人马难以前行。
将作大匠阎立德指挥人用茅草和布匹铺在泥泞上架设简易的桥,运干土垫道,军马才得以安然穿过辽泽。
这一场大仗,可谓是调动了朝廷的大部分精英。
四皇子虽然从魏王降为东莱郡王了,对阎家并没有太大影响。
毕竟土木人吃的技术饭。
七郎也在阎立德的帮助下运送火药。
阎立德看到七郎,笑道:这一次征高句丽能那么顺利,小郎君功劳不小啊!
按照原本的作战计划,能够在冬日前拿下安市城,获得此城的补给,明年才会合兵进攻平壤。
但是如今才五月底,就要渡过鸭绿江了。
七郎笑道:哪里有老哥功劳大,侯将军那一路顺利从莱州渡海到卑沙城,靠的就是老哥带人造的船啊!
花花轿子人人抬,七郎说中了阎立德骄傲的事,双方愉快地讨论起造船的事
侯君集攻占卑沙城后,就派人到鸭绿江耀武,双方很快就会师了。
得知李勣大军决定绕过安市城,直取平壤,侯君集双目寒光一闪:安市城的杨万春跟泉盖苏文不合,不如向平壤放出谣言,就说杨万春投诚了我们,平壤军心必然大乱。
辽东城已破,安市城投降。
高句丽在鸭绿江以西就没有一个大城了。
李勣沉吟沉吟:杨万春虽然桀骜不驯,不服泉盖苏文,但对国家却忠诚,平壤会相信他投降吗?
侯君集看向七郎,微笑:如果是神仙说的,那自然就信了。
辽东几座城池同样有道观,寻神像不难。请天王临凡,不是赵七郎的拿手好戏吗?
唐军一路高歌地向平壤城挺进。
沿途的南苏、辰夷等城守军或是投降、或是逃跑有敢抵抗的,破城之后都会劫掠一番后烧城。
有了前车之鉴,敢抵抗的人越来越少。
城破、劫掠,史书上短短的几行字,现实中就是家破人亡,满目苍痍。
七郎看着,神色黯然。
李勣对七郎说:你不必觉得不忍,战争就是这样的。将士们不顾生死,正是贪图城破后抢夺男女和金银财宝。如此才能激励他们奋不顾身。
七郎明白士兵们的确更愿意破城后大肆劫掠。人都有私心,万里征战,总得有什么好处才更值得拼命。
而将领们也鼓舞着士兵,前方就是高句丽的王城平壤,那里有无数的金银财宝和美人,攻进去,全部分赏将士!
士兵们欢呼着摩拳擦掌!
高句丽王高藏和大臣泉盖苏文得知唐军直扑平壤,终于感到惶恐不安了。
杨万春是做什么吃的?不是口口声声不服我吗?这是没抵抗就放唐军过来了?泉盖苏文很愤怒。
按照他的预计,安市城就是高句丽最坚固的屏障,能把唐军挡在鸭绿江以西。
高藏惶恐之余,又有些埋怨泉盖苏文。
和大唐撕破脸,就是泉盖苏文闹出来的。
现在该怎么办?高藏不安地问。
泉盖苏文说:唯有拼死抵抗,只要拖到冬季,唐军粮草难以坚持就会退兵。熬过这一战,我们就能慢慢恢复元气。
高藏是泉盖苏文杀了前任荣留王立的,又被称为宝藏王,基本就是傀儡。
泉盖苏文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泉盖苏文召集平壤全城军民死守,告诉他们,一旦被唐军攻下城池,所有人都会被坑杀!
平壤军民听了都很惊恐,誓死守卫城池。
而另一边,泉盖苏文又令盟友百济从水路来支援。
火辣辣的太阳悬在天空,烧烤着大地和海洋。
蔚蓝的晴空下,一艘艘大船点缀在宛如蓝宝石的碧波之间,这是大唐的战船。
平壤城外,唐军旌旗猎猎,同时齐声高喊劝降的话。
轩辕皇帝显灵,辽东城破,安氏城投降!杨万春已经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