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将,让他们去不行吗?
皇帝看着滕王:你不是嚷着再也不来见朕了,怎么又来了?
滕王耍赖:我说过的话,转眼就忘了!皇兄不要转移话题,老褚说得对,您没必要以身犯险。您的文韬武略,已经是古往今来中帝王的翘楚,不需要再添高句丽一样!
你是觉得朕打高句丽是为了虚名,还是也觉得朕老了,不能上马打仗了?皇帝冷声问。
滕王瞪着眼睛:皇兄你要讲道理!我这是担心你啊!要说打仗,我看老侯也可以,他也挺闲的。李勣也行,他打过薛延陀,对东北最熟悉。
见皇帝不为所动,滕王忍了又忍,冒着被打的风险说:皇兄!您要是亲征去了,后方乱了怎么办?
你知道你在说什么?皇帝盯着滕王。
这话正击中皇帝心中的隐忧太子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势力,青雀似乎又不是很老实。
万一他亲征回来,就变成太上皇了怎么办?
滕王缩了缩脖子:皇兄心里也明白,又何必我多说。
皇帝叹道:朕明白,你却不明白。你知道为何一定要灭高句丽吗?
赵宅里,罗先生也在问七郎这个问题:你知道前朝至今,为何中原皇朝都执着于灭高句丽吗?
七郎想了好一会儿说:因为高句丽和我们一样,都是农耕文明?若放任其壮大,会成为隐患?
一个以农耕为主的政权,占据肥沃的东北平原和辽东,是任何一个中原王朝都无法容忍的。
而且,辽东地区自古以来是我朝领土,高句丽趁我们动荡时期不断蚕食而取得。
对大一统的帝王来说,都觉得自己有义务消灭高句丽收回辽东!
罗先生赞赏地笑了,点头:若不取,后世必为子孙患!
同样的一句话,也从皇帝口中说出来。
滕王无话可说。
征高句丽不是为了名利,是为了国家大义。确实,由皇帝统帅大军亲征,威慑力是最大的。
可是,征高句丽可能需要好几年这么长的时间,朝政就交给太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