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家引着七郎和圆通来到二楼的一处雅间。
这雅间位置好,推开窗就可俯瞰楼下的胡璇舞,另一侧临街,可看熙熙攘攘的街市。
雅间门上有块匾额,那字闪烁着银光,七郎扫了一眼就低下头,觉得有些刺眼,也不知用了什么涂料。
门口还站着几个英武高大的护卫。
店家妇人走过去,与护卫低声解释了几句,为难地看了看圆通和七郎。
护卫走进雅间,过了一会儿出来,请圆通和七郎进去。
看到对方这个排场,七郎就好奇了,心中嘀咕就是萧县令出门吃饭,也没有让护卫在门口守着的,这里面的也不知是何人?
跟着圆通走了进门,只见雅间里坐着三个客人,一个年约二十、英姿勃发的青年,另外两个则是八岁上下,和七郎差不多大的孩童。
一个都不认识?
七郎眨了眨眼,那两个孩子也好奇地看着他和圆通。
其中一个胖一些的孩子说道:店家说,这辣椒烤肉是两个酒肉和尚定的,就是你们?你们是哪个寺庙的?
七郎看到是和他差不多大的孩子,就不害怕了,笑着纠正:不是两个和尚,是一个。
圆通也自报家门:我叫圆通,是益州文殊院的和尚,我师父是慈惠禅师,如今在兴国寺修经。这是我师弟赵全,他是俗家弟子。
哦,原来是益州来的酒肉和尚,我们长安的和尚是不吃肉的,你们益州的和尚都吃肉吗?胖孩子笑嘻嘻地说着。
圆通答道:出家人四大皆空,连父母郡望皆无,又如何分益州的还是长安的?人生天地间,四海皆为家。
胖孩子还要说什么,另一个瘦些的孩子使了个眼色,胖孩子立刻不说话了。
咦?这个比较厉害?七郎心里琢磨着。
就见那个瘦些的孩子站起,正色道:原来是慈惠禅师的高徒,失礼了。我是李九郎。
他指着胖孩子说:这是我二十二叔。又介绍青年:这是裴二郎。
七郎心里嘀咕着,这个李九郎是侄子,那个胖些的孩子是叔叔?怎么倒像是侄子做主的?
要是他家,赵仁、赵义几个都得听他的这家有些奇怪。
那个裴二郎笑道:在下绛州裴简,进京应试明经科。久仰慈惠禅师的大名,可惜缘悭一面,今日在此得见小师父,也是缘分了。不知辣椒烤肉是你们定的,实在失礼,不若今日你们的酒菜钱就由在下请,万望不要推辞。
七郎怔了怔唉?原来师父在京中名声那么大的吗?
也对据说去年皇后娘娘病重,京中名医都束手无策,最终是师父救回皇后。
这李九郎如果真是宗室子弟,对救回皇后的慈惠禅师格外尊敬也是顺理成章。
至于那个二十二郎说话不客气,小孩子不懂事,不和他计较。
七郎和圆通还未回答,李九郎说道:今日是我请裴二哥,怎么好又让你破费,还是我请吧!
又对圆通和七郎笑道:萧凌进贡益州特产辣椒,但是量不多。我只分到一点,觉得味道不错。今日在此遇到,便以为是店家的,因此将烤肉要来与朋友分享,并不知道是你们带来的。
他态度那么好,七郎和圆通也不好揪着不放了,况且人家还说帮他们结账。
虽不知辣椒在京城卖多贵,但他们今天这一顿也不便宜算起来不吃亏。
七郎打了一通小算盘,笑眯眯地说:既然是误会,解开就好啦!你们如果喜欢吃辣椒,可以让人到益州三宝商行买,我是商行的东家,萧县令的辣椒也是从我家商行买的呢!
那个李二十二郎好奇地看着七郎,问:你那么小,就是商行的东家了?你不是佛家弟子?也是商户吗?
七郎正色道:我家是农户,只是名下有一间铺子,算不上商户。我虽然是慈惠禅师的俗家弟子,也拜有一个儒家的先生,正在读书。
从农户改籍成商户也是有条件的,不是有几个铺子就算商户,得看纳税规模、家中有没有其他田产之类。
当然七郎也不想改籍商户不能考官。
李二十二郎斜着眼睛笑道:那你挺忙的。我以为我是世上最忙的小孩,没想到你才是。蜀王送到进京的辣椒,也是从你们家买的?他说三宝商行的辣椒卖得很贵,他可是费了重金。
蜀王还哭穷,说得凄凄惨惨,似乎连买辣椒孝敬皇帝的钱都没有了。
皇帝有感于蜀王的孝心,又觉得儿子改好了,在一些人的劝说下,有意将蜀王的食邑封给他。
蜀王这回要因祸得福了。
李二十二郎不喜欢蜀王,连带也不喜欢卖辣椒的三宝商行。
但辣椒是好的,辣椒粉烤肉、辣椒酱拌面都很不错。
七郎连忙解释:辣椒如今比胡椒还稀少,按理应该比胡椒贵。但我们商行很公道,只是按胡椒的价格卖,并没有额外收蜀王重金呢。我们打开门做买卖,从不敢坐地起价的。
裴简笑着打圆场:那我以后可一定要去益州,买你们的辣椒了。相逢即是缘,不如坐下一起吃肉?
圆通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