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品寒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9章 盛世长安城(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像七郎这样的小娃娃,乍然离开父母亲人,一路跋山涉水来到陌生的地方,连最爱的肉都不能吃还没有哭闹,已经算懂事了。

    慈惠禅师打量了一下七郎的圆脸,左看右看也没看出瘦了,但看小弟子可怜巴巴的样子,微笑道:兴国寺已开始安居,僧人是不能下山的。但你尚未出家,又为弘扬佛法立下大功,就让人带你进城玩一日吧!

    此时的大寺院会在冬日或夏日进行为期一到三个月的集训,称之为安居,在此期间僧人不得外出化缘、云游,也不接待访客。

    进入安居期,连俗讲都没了。

    七郎天天面对一群年老的、年轻的光头,连自己的头发都快感觉不到了。

    让圆通师兄陪我去吧!七郎很讲义气。

    慈惠想了想,笑道:也好,他对长安城是极熟悉的。

    想必圆通也馋肉了。对圆通,慈惠禅师格外的宽容、和蔼。

    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奖赏,七郎欢呼一声去告诉圆通这个好消息。

    圆通吃了大半个月的素,如今能沾七郎的光进城当然高兴两人兴致勃勃地商议着进城要去哪里玩、要买什么。

    七郎心想,难得进城一趟,这回他要买些羊肉收进空间里,以后想吃肉就不求人啦~~

    虽然有人说二十八天养成习惯,可他觉得就是吃三个月的素也养不成习惯,只会越来越馋肉!

    次日,天才蒙蒙亮,七郎就被圆通推醒了。

    要那么早?七郎揉了揉眼睛,嘟囔着。

    昨晚太兴奋了,不知何时才睡着,如今还有些迷糊。

    三十里路呢,你小娃娃不知走不走得了!进城又要排队,去迟了就浪费小半日功夫。圆通解释着,利落地穿好衣服。

    七郎连忙爬起来,穿衣洗漱。

    长安城比益州要冷,七郎从家中带来的冬衣不够暖,如今穿的是兴国寺小和尚们的寒袄。

    除了头上有头发,他已经是一副小和尚的模样了。

    以他这样的打扮,就是到兴国寺附近的食肆,店家也是不敢卖肉给他的。

    斋堂今日的早膳是素馅包子,萝卜、菘菜、笋干、豆干馅的都有,都是应季常见的蔬菜。

    兴国寺虽然富裕,但僧人也自己种菜,日常食用的蔬菜多是僧人种的。

    发斋饭的胖大和尚得知七郎今日要进城,还热情地给多两个包子:有三十里路呢,多带些吃的,路上会饿!

    七郎乖巧笑道:谢谢师兄!

    七郎和圆通走出山门,居高临下的望去,只见晨雾漫漫,笼罩田野。

    山上高高低低的松柏,绿得格外沧桑,其中夹杂的各种果树,树叶多半焦黄,在秋风中沙沙作响。

    进城咯!七郎欢呼一声,背着竹篓步履轻快地跑在前面。

    那树林中的鸟儿、草丛中的蚱蜢儿,叽叽喳喳的仿佛唱着欢快的歌曲,迎着秋风在晨光中飞舞。

    圆通跟在七郎身后,问道:你的背篓重不重,要不要我帮你背?

    现在不重!回来买了东西,再请师兄背!七郎脆生生地回应。

    他的背篓是空的,只放了一些竹筒、空盒之类的做掩饰,要拿出什么东西的时候,从背篓里拿,不至于无中生有那么惊悚。

    三十里路不远不近,两人走得满身大汗,终于走到长安城外。

    这路真宽敞,城墙真高啊!七郎四处打量着。

    这里还是城外,道路就已修得十分宽敞,一条数十米宽的大道直通城门,道路两旁种着两人环抱的老树,光秃秃的像和尚的脑袋。

    高门大户的马车走的是大道正中,平民百姓的驴车、牛车沿着两侧缓缓前行,他们要从侧门排队进城。

    像七郎和圆通这样步行的,被那些呼啸而过的马车扬起的尘埃沾了满身,都灰头土脸的,颇有几分秦俑的风采。

    道路宽敞、人多、马车也多!七郎再次说道。

    原谅他一时词穷,竟想不到贴切的诗句描述眼前的盛景。

    圆通望着不远处巍峨的城墙,带着一丝怅惘说道:每日五更,承天门便会响起第一声晨鼓,城中正对城门的六条主道上,锦衣力士同时敲响数十面街鼓。微明的曙光中,鼓声震动天地,仿佛整座城都抖了抖,如一头巨兽在沉睡中惊醒

    被分割得整整齐齐的一百多处坊市几乎同时打开大门,宵禁了一夜的长安城重新变得喧嚣,二十五条往外大道车水马龙,早食的叫卖声随着热气蒸腾的炉灶飘散,胡饼、麻团、旋煎鱼肠

    七郎听着圆通的描述,吞了吞口水:师兄,我饿了。

    圆通从怅惘中回过神,笑道:走!我们这就去吃好吃的。

    七郎拉着圆通的手,好奇地问:师兄,你文采挺好的,以前也读过其他书吗?

    圆通说道:兴国寺藏经阁除了佛经,也有史书、农书、医术乃至儒、道百家书籍,你要是愿意,都可以看的。

    两人说笑着,顺着人流走进城中。

    无数人传颂的盛世长安终于进入了七郎的眼帘。

    他们进入的是西城,这里是胡商聚集之处。虽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