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品寒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9章 雨日火锅(2/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老汉感叹。

    赵老汉很抠门,他那么多的儿子,想要一个不少的养大,不抠不行啊!

    几十年来,他都习惯了节省,有结余的时候省下一口吃的,饥荒的时候就能让儿子们不至于饿死。

    今年挣了大钱,七郎要吃肉,他才睁一眼闭一只眼默许了。

    七郎笑嘻嘻地说:我们过丰收节啊!

    辣椒卖了大价钱,地里的麦子也进仓了,确实是丰收节。

    至于棉花的损失,他的心疼劲过去,已经能接受损失了。

    今年失败了,不代表来年会失败,明年还可以再种。

    如果试验几年,益州确实不适合大规模的种植,可以请董家在陇西种,或者说服萧县令在其他地方试种

    那样他虽然不能依靠棉花挣钱了,但他和其他的穷人,至少有棉花可以絮冬衣、也有棉布衣裳可以穿了。

    先生曾经说过,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做完所有的事。

    他也得学会取舍才行。

    一边烫着火锅,一边说笑着,即使是简陋了乡下小院,那份温馨和安全感洋溢在每个人心间,仿佛世间所有的风雨,都被挡在门外了。

    这麻辣火锅,吃得每个人心满意足,连连说巴适!

    七郎一边擦着额上的汗,一边揉肚子,得意地说:谁说夏日不能吃火锅的?

    家里人吃得畅快,就连一开始提出反对意见的赵三郎、赵四郎也觉得七郎的规划不错了。

    赵四郎点头说:我们可以先盘下一个小店面,做小火锅店,像幺弟说的,锅先打两三个,有钱了再扩大规模。

    这样就算亏损,也不会太大了。

    七郎自信满满:辣香不怕巷子深,我迟早会开一家比潘家楼更高端大气的食肆,还要把分店开到长安去,我们全家人都搬到城里!

    那不成,那不成。赵老汉搓着手,乐呵呵地说:我们得有人在家里守着地呢!

    赵二郎挠了挠头说:进城了我怕不习惯,还是乡下舒坦。

    孙氏说:搬到长安城去,回娘家就远了~~

    胡英子兴致勃勃:长安城也有杀猪匠,我去长安卖猪肉,四郎负责收钱。

    一家人高兴地畅想着,越说越远,仿佛他们已经是大食肆的东家,明天就要搬进长安城,和达官贵人做街坊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