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小孩盼过年,大人盼种田,春雨一下,庄户人家全都忙碌了起来。
春耕时节,学堂也是放假的,但罗先生已经回到了天明村,仍然住在学堂后院。
正月一过,刘茂就带着全家的希望,坐着一辆马车,在雨雾迷蒙中启程去京城。
大勇也从陇西回来,带来了七郎期盼已久的棉花种子。
七郎家里买了牛,又请大田叔打了一副新犁,由赵四郎赶着牛犁田。
老赵家从前没有牛,犁地都是用人力。
现在有了牛,一家人都到地里看热闹,而赵老汉担心赵四郎累坏了牛,更是盯了两天看到牛走了两圈,就心疼的让牛歇着,让赵四郎背着犁犁地。
两头牛,一头牛犁棉花田,还有一头犁自家的地。
天明村的人能按田亩数分足永业田和口分田,和江南一带失地的佃户不同,他们大多是不缺地的。
甚至,很多人家都种不过来,更谈不上精耕细作。
现在老赵家有了两头牛,能够又快又好的把地犁好,可是村里独一份了也就刘家能跟老赵家比了。
自然也有人来借牛,但赵老汉心疼牛,都要牛歇够了才肯借。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等我家的地种完,我借儿子给你都行,牛可得爱惜着!
农庄的地犁好之后,董家从陇西请来的长工就开始种棉花了。
七郎和董月明一起记录着长工挖多深的垄,覆土覆多厚每天在地里转悠,忙得不可开交。
罗先生打趣他们:你们又种棉花、又养竹熊,可比大人还忙了!这书还看不看了呢?
七郎歪着脑袋:先生不是说,农事也是学问吗?我家还要养猪呢。我听说猪要劁过的养大了才好吃。先生,劁猪的事你知道吗?
罗先生捋了捋胡须,含笑点头:劁猪?你算是问对人了。
七郎瞪大眼睛,他只是随口问问,还想卖弄自己知道得多没想到先生真的懂?
果然你先生还是你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