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茂笑着问:你们想吃什么?可要我带路?
七郎说:我们一路走,闻到哪一家最香就去哪家!
董月明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三个小孩儿又手拉着手逛了起来。
刘茂留神着他们,别被人群挤散了。
七郎来过益州城几次,但全城最好的酒楼在哪里,他却不知道。
董月明才刚刚回益州,就更不知道了。
他们没有走太远,绕到另一条街,就齐齐顿住脚步不动了。
真香啊!七郎闭着眼睛吸了吸鼻子,抬头看向右侧的那家酒楼。
董月明:潘家楼?就它了!
见到客人进门,店小二迎出来满脸笑容地说:几位小郎君想吃什么?我们潘家酒楼的烤羊肉可是益州一绝,用了安息茴香、天竺胡椒做调料,香得人舌头都能吞下去
七郎猛地拉住刘植和董月明,有些踌躇地问道:小二哥,你们这里吃一顿要多少钱?
小二不着痕迹地打量了一下董月明的衣饰,笑道:不过几贯到十几贯不等,女郎吃得起的。
七郎捂着自己的钱袋,拨浪鼓一样的摇头。
吃不起,告辞!
七郎率先抬脚离开,刘植和董月明依依不舍地吸了一口酒楼的香气,才追了出去。
不是说要去最好的酒楼吃顿好的?董月明追上七郎,问。5八一60
七郎:太奢侈了!一顿饭就一头牛!想想在家里吃豆饭、粥水的爹娘,我下不了手。我们还不如买了羊肉回家烤,买一头羊,够全家吃了!
刘茂笑道:贵的不是羊,是茴香和胡椒。南边有个县令,因贪污两石胡椒被革职抄家了。
七郎张了张嘴,想说他有胡椒和茴香,最后还是没说那么值钱的东西,自己吃掉怪可惜的,应该用来坑肥羊才对。
那我们现在去哪里吃?刘植摸着肚子问。
本来他也不是很饿,但闻到香味就饿了。
七郎也不知道了。
小孩儿们齐齐看向刘茂。
刘茂笑道:你们不去潘家楼?那我带你们去一个好地方。
他在府学读书,益州城有哪里他不熟的?
沿着城中的道路走着,刘茂带着小孩子们来到江边的码头,这里每天有无数的商船南来北往,这些客商在当地人眼中都是待宰的小肥羊。
江边就有一排的食肆,看到有客人过来,立刻有帮闲的半大孩子过来拉客。
刘茂把弟弟妹妹们挡在身后,不搭理帮闲,径直往前走。
帮闲们发现这群小孩子似乎也不是什么肥羊,立刻绕过他们,走向刚下船的几个大腹便便的商人。
这幅热闹的市井烟火,又看得孩子们目不暇接。
他们只知道益州繁华,却不知江边这里更热闹!
我带你们去吃鱼脍,不比潘家楼的烤羊肉差。刘茂笑着说道。
潘家楼有胡姬舞,也不适合他一个人带着小娃娃去,有啥意思呢?
走了没多久,刘茂带着他们上了一家装饰气派、挂着醒目酒旗的食肆,猛一看去有三层高,在上面能远眺江上行船。
此时已经过了一些饭店了,但食肆仍然很多客人。
七郎甚至看到一个小和尚在大快朵颐。
董月明也看到了,小声说:那个小和尚在吃肉。
小和尚似乎察觉到他们的视线,转过头来与七郎的目光对了个正着。
七郎有些尴尬,小和尚却笑着朝他眨了眨眼睛,又继续埋头吃鱼。
刘茂带着三个小娃娃走到临窗的位置坐下,这里视野最是开阔。
不一会儿,一个厨子捞了一条大鲈鱼给他们看,见他们满意,便在半敞开的厨房杀鱼。
小孩子们好奇,都凑过去看,只见厨子手速很快,刀光阵阵,便出来一片片晶莹剔透的生鱼片。
正如杜甫诗云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
鱼脍,就是生鱼片。
七郎明白过来,就不想吃了。
除了鱼脍,刘茂还点了几道菜,鱼汤、蒸鱼都有。
这里就是鱼脍最出名,传说有大厨片的鱼片极细腻,竟化作蝴蝶翩翩而去。刘茂兴致勃勃地介绍。
董月明起了兴趣,高高兴兴地吃鱼脍,只有七郎微笑着只吃熟食。
呵呵,这些都是淡水鱼生,谁知道会不会有寄生虫啊!
不是他杞人忧天啊,先生让他看的《三国志》,里头就有记载,华佗给陈登治病,陈登服药之后,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后来陈登又忍不住吃鱼生,终于因此死了。
刘茂奇怪地说:鱼脍鲜美,阿全不喜欢吗?
七郎保持微笑:我喜欢是熟的。
董月明鬼灵精的,看七郎不吃,她也不吃了。
不远处的桌子上,小和尚迟疑地看着碟子里的鱼脍,总觉得似乎有些不对?
七郎正吃得高兴,听到门口有人喊:圆通师叔,要回去了!
圆通?!这个名字似乎在哪里听过?
他闻声望去,只见小和尚放下筷子,对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