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郎在刘家吃了糖浆豆腐脑,还提着用干荷叶包着的一兜豆腐,和刘二郎、董月明高高兴兴的告别了。
他和董月明不打不相识,又有糖做桥梁,这两天已经初步建立起师姐弟的情谊了。
七郎觉得,这主要是像他这么聪明的孩子太少,师姐勉勉强强及得上他。
他哼着歌,迎着最后一点余晖小跑着向家里走去,想让三嫂煎豆腐吃。
才刚刚跑过刘家前面的田,七郎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六哥,你来找我?
赵六郎迎上前几步,顺手接过七郎的书袋,是啊,天都快黑了,爹娘怕你掉沟里呢!这是什么?
刘婶婶给的豆腐。七郎高兴地说。
赵六郎双目一亮,提起七郎手里的豆腐,率先向前走去:快走!有豆腐吃啦!
六哥,等我!等等我啊!
兄弟俩一前一后的跑回家,三个嫂子已经摆好桌子了,张氏回头笑道:可算回来了,都要吃饭了!
大嫂!刘婶婶给了豆腐,煎豆腐吃!七郎喊道。
你去别人家看书,怎么还拿菜回来?张氏接过六郎手中的豆腐,边说边往厨房走去。煎几块豆腐,倒是不费什么时间。
不一会儿,咸香鲜的味道就飘散出来。
几个孩子闭着眼睛吸了吸,赞叹:真香啊!
改天我们做了豆腐,也给刘家送去,不能只吃别人的东西。周氏说道。
村里就有公共的磨坊,谁家要做豆腐就自己去磨豆子。
自家虽然会做豆腐,但做豆腐费时费力,家里活计多的时候,是没那个闲工夫做的。
如今农闲了,又想着还刘家的人情,周氏才这么说。
难得吃一次豆腐,全家人都吃得心满意足。
七郎兴高采烈地说:要是天天做豆腐就好了!做豆腐还有豆浆、豆腐花吃,在豆腐花上淋上糖浆,又香又甜。
阿棋立刻缠着林氏:娘,我要吃豆腐花!天天都要吃!
天天做豆腐,家里没那个空,也没那么多黄豆。三嫂林氏无情地说出了现实。
关键,家里也没糖,做不了糖浆豆腐花。
七郎也想天天吃豆腐花
想了一会儿说道:我们家不够黄豆,可以跟别人换啊!天冷了,我们家做豆腐卖,乡邻懒得做的也可以拿黄豆来换。在我们村卖不完,还可以挑到杏花村去卖。
这样他们就有吃不完的豆腐了!
几个孩子都说好,阿棋又抱着林氏的手臂撒娇。
林氏现在只有阿棋一个孩子,哪里受得了女儿的撒娇,迟疑说道:可杏花村有一家专门卖豆腐的了,我们做的没人家的好吃。
别看做豆腐好像没什么技术含量,许多人家都会,但做出来好不好吃,就不一样了。
再说,磨豆腐可累了,家里又没有驴,要天天做豆腐卖,就要大家轮流推磨。林氏嘟囔着。
大嫂张氏说:这个当然,推磨都是轮着来。我们先做一些,卖不出就自家吃。说来也奇怪,同样的做法,你做的就是比我们好,这是为什么呢?
林氏的脸上绽放出笑容,乐呵呵地说:做菜这个事,也是要靠感觉。
七郎说:是天赋!三嫂有做菜的天赋!
张氏说:七郎说得对!所以这人和人啊,还真是不能比!我们这手,就是没你的巧。
一人一顶高帽送过来,林氏愉快地答应了做豆腐卖的事。
张氏和七郎悄悄互视一眼,眨了眨眼睛。
赵老汉顾着吃饭,没听他们说话。
周氏发现了大儿媳和幺儿的小动作,再看乐呵呵掉进坑里的三儿媳,假装没看到不聋不哑,不做翁婆。
要维持这一大家子和睦,该装傻的时候还是得装傻。
反正现在是冬日,大家也有时间,林氏做了豆腐拿去卖,说不定还能补贴一些家用。
吃完饭,七郎又开始做小先生了。
这是天、地、人记清楚了吗?七郎一笔一划的写。
先用右手写,突然又用左手写。
阿琴惊讶地问:幺叔,你还会用左手写字?
我试一试。七郎笑嘻嘻地说,心里却有些不安。5八一60
他梦见的前世是左撇子,他尝试用左手写字,竟然真的写得不比右手差难道他还是被前世影响了吗?
他才不要变成赵福贵,他是赵全,六岁的赵七郎!
几个小孩儿叽叽喳喳地说着,打断了七郎的思绪,很快也把不安抛开了。
第二天散学时,七郎拉上董月明和刘植,神神秘秘地说:要合伙创业吗?
什么是创业?董月明和刘植问。
七郎严肃道:创业就是自己做买卖挣钱。
董月明:可是我不缺钱啊。
七郎:你的钱是你娘给的,不是你挣的。你想,如果你自己挣钱给你娘买礼物,她会很高兴吧!
董月明想了想说道:我要给娘、弟弟、外祖母、舅舅、舅母都买,还有大勇和梅姨!
大勇和梅姨,都是董夫人身边得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