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李瑜是从来不钓鱼的,来到这儿后,被王县丞事事淡定的性子磨平了不少,居然也像老头儿似的跟他学钓鱼,一坐就是大半天。
起初宁樱觉着,他以后回京也要磨磨那傲娇的性子,索性放任着没管,结果那厮不知是入了迷还是其他,有两回还是她亲自去揪耳朵拽回来的。
自此以后,垂钓成为他唯一的嗜好。
干劲儿忒大!
府衙里的差役们食用过宁樱做的锅子,合当地人口味,食肆的客源也开始随着经营时间逐步稳定下来,一天十多锅不成问题。
一锅捡毛利十文左右,也有百多文。
现在食肆里只需要三人就能很好应付,蔡三娘在前头招呼收帐,翠翠则和另外的仆人在后头备菜蔬涮洗碗盘。
崔氏负责每日食材采买,美月瞧着眼热,觉得食肆是自己以后的出路,她不想一辈子干丫鬟服侍人,也想尝试以后能挣钱养活自己。
宁樱跟她处得久,知她是个实在人,便教她先从账目入手,一点点带。
为此美月感激不已。
她又岂知宁樱的野心呢,想把食肆开遍覃州大大小小的城。
想要扩张,就得筹备足够多的人手去接应,伺候的丫鬟谁都能干,但接手管理食肆却需要点本事。
而且以后他们会回京,需要培养信得过的人手管理。
这日下午宁樱正在房里算账目,忽听崔氏来报,说有一位妇人上门拜访,原是某乡绅夫人。
宁樱心中纳闷,困惑问:“那夫人上门来作甚?”
崔氏摇头,“老奴也不知,娘子去看看。”顿了顿,“看她带了东西,莫不是送礼的?”
听到送礼的,宁樱一下子就笑了起来,“原是这般。”
崔氏好奇问:“怎地?”
宁樱:“走门路来了。”
崔氏哎哟一声,“那可不能受。”
宁樱笑着起身,“无妨,咱们家二郎穷着呢。”
崔氏:“……”
果不出所料,还真是来送礼的——年礼。
这离过年还有一个月呢。
那乡绅夫人出手很是阔绰,知道他们是从京里来的,见识广,一来就是长白山野参和鹿茸等物,全是珍贵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