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除非是派遣宋军讨伐。
先不说能不能打得赢,就算打赢又有什么用?
相比宋帝,忽必烈和兀良合台、察罕与张柔也不逞多让,甚至更加震憾和惊骇。
收到情报,说李永玄率军依靠几十门火炮和上万支火枪守住了荥阳,忽必烈都怀疑探子在传递假消息。
荥阳有几十门火炮、上万支火枪,也就罢了,可李永玄是怎么回事?
他明明就在汝州守城,怎么会在荥阳率军抵挡兀良合台、察罕与张柔大军攻城?
一个探子,可能有误,可后续过来报信的探子反馈的消息都是这样,忽必烈不禁开始怀疑: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兀良合台、察罕与张柔得到消息,也都懵了。
两场战事发起的时间事先就约好,就算是有点差异也可以忽略不计,李永玄怎么可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
难道他们在城头上看到的那个李永玄是假的?可当时那么多人看着,还有那么深厚的内力,不是李永玄又会是谁?
忽必烈、兀良合台、察罕与张柔见汝州、荥阳难以攻陷,就想从黄河渡江作战。
可惜的是,都被李永玄率军击退。
无奈之下,招揽不成的忽必烈决定用反间计离间李永玄和南宋朝廷。
于是蒙古军散布消息,说李永玄拥兵自重想要自立为王。
宋帝听说了这个消息,更加心塞,坐立不安地加派人手到何南宣旨。
他一连派出十多位钦差前往何南,给李永玄的官职和爵位一升再升。
不知不觉,过去数月,宋帝派出去的钦差连李永玄的面都没有见到,想剥夺李永玄的权力,却发现根本指挥不动。
别说将士,就是百姓,都没有人把所谓的钦差当一回事。
将士都是李永玄的人,从无到有,一步步地走到了今天。
他们跟着李永玄征战,不仅是可以吃饱穿暖,而且还有优渥的月俸、福利待遇。
每个将士,都可以分到两份田地,每天都可以吃好睡好,最重要的是每次作战,都能获胜。
也就是说,他们不止能保住性命,还能立功升官拿奖励。
换作寻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