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缨雪夜渡汀江,一夜之间连下五郡,直逼南靖国度清河郡,而东靖的士兵伤亡不过百,这个耀眼光芒的战绩,被八百里快马加鞭火速传回了帝京,几乎是立刻就堵住了所有看不惯姜缨带兵出征,说姜淮安任人唯亲的人的嘴。
也有人酸溜溜的表示,姜缨不过是占据了天时地利的便宜罢了,若不是天降大雪,哪有那么容易拿下南靖的五郡,还大言不惭的说,就算是换做别的将领,也是能做出如此成绩的。
护犊子的姜淮安当然不惯着这些人,直接当着满朝文物的面,质问说这些酸话的人,问他们口中所谓的别的将领指的是谁,这些习惯说大话粉饰太平的文官清流们,没想到姜淮安居然回来这么一套,当即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来。
其他那些忝居高位的武官,也被迫纷纷表态,说自己绝对这样的想法,那些文官说的话,都是他们自以为是,自己是绝对不赞同的,为自己辩解完毕后,又顺带夸赞了姜缨一波少年英姿,功勋卓著之类的云云。
武官虽然比不得文官清流们那样学富五车,出口成章,可既然能在刀光剑影的朝堂,忝居高位多年而屹立不倒,谁还不是人老成精的狐狸呢?所以他们虽然不能妙语连珠,但是夸赞起来姜缨,那话语也是一套一套的,各种溢美之词宛如不要钱的调味料一样,疯狂的往姜缨这盘菜里加。
那些夸赞的话语,是姜缨本人在场,听得都会脸红心跳的程度。
但是,女儿控的丞相兼摄政王的姜淮安很受用啊,觉得听起来名副其实,非常顺耳,于是他在大手一挥,处理了那帮子眼红说酸话的文官之后,又给夸赞的最殷勤,最真挚的几名武官,升了职,加了薪,顺带给他们一家两个国子监的入读名额。
要知道,从前国子监的入学名额,可都是把持在清流文官手里的,武将家的孩子要想入国子监就读,除非家里是崇宁侯府这样世代袭爵位的勋贵,或者是又上姜淮安这么一位权倾朝野的父亲,否则,那就是难于登天。
所以,得到这份赏赐的武官们,无不对姜淮安感激涕零,纷纷称赞丞相圣明,同时也坚定了两大方针:丞相大人说的都是对的,丞相大人下达的命令一定是要遵从贯彻的。
一言以蔽之,就是这丞相大人的狗腿子,他们坐定了,就算是皇帝来了,也